-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2-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70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767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新石器時代系列 陳龍斌
新石器時代系列
陳龍斌
年代:1996
尺寸:44 x 29 x 9 cm
媒材技術:雜誌、木、皮繩
類別:綜合媒材
陳龍斌以書本作為雕刻材料,製作出猶如石頭或木材刻成的雕像,藉由視覺的衝擊喚起人們關於知識傳播的反思。《新石器時代系列》屬於陳龍斌1990年代赴美發展早期的作品。他將雜誌紙壓製成塊後,加以切、割、雕、磨出堅硬石器的造形,露出一層層雜誌紙以模擬石頭的紋理,並以皮繩綑綁在木製握把上,成為一具石斧。陳龍斌將乘載文明的書籍、文字加以解構,還原成質樸天然的石頭造型,再製成史前人類的生存工具,反思高度知識化的文明對人類及整個世界的影響。作品中由書頁壓縮而成的紋理暗喻世代間層層知識的累積,如同岩石的紋理來自於數千萬年地質歷史的沉澱,如今在數位資訊逐漸成為傳播主流而紙本媒體日漸式微的時代裡,又增添了一層時代流變的涵意。(節錄:郭怡孜/典藏目錄2021)
藝術家簡介:
陳龍斌1964出生臺灣,臺中東海大學美術系學士、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碩士,現定居美國紐約。他的作品曾在美國、德國、荷蘭、義大利、巴西、印度、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和香港展出。重要的展出包括:「看不見的主題:佛教精神在當代藝術」,斯納格哈伯史泰登島文化中心,紐約Kidspace美國麻州當代藝術館。荷蘭紙藝雙年展、德國新媒体中心亞洲當代藝術展、古巴哈瓦那雙年展,「第二生命」於紐約藝術與設計美術館。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