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2-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4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45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剪黏 保存者:陳三火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重要傳統工藝 種類:剪黏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臺灣剪黏工藝隨移民傳入臺灣,大約在清代中期,並具清晰的師承脈絡;臺灣剪黏的材料,有拋棄的實用杯碗,或進口的大陸製作剪黏的專用彩色碗、日本杯碗,或彩色玻璃、壓克力及塑膠片,也有本土燒製的彩色專用碗。1980年代以後,又出現開發模具、灌漿燒製的淋搪製品,深具各時代特色及文化生命力。
登錄理由:
1、剪黏係臺灣寺廟建築極具代表性的裝飾工藝,深具藝術價值與時代特色。「剪黏」在臺灣另有「剪花」、「堆花」、「堆剪」、「貼瓷花」等稱呼。
2、臺灣剪黏工藝隨移民傳入臺灣,大約在清代中期,並具清晰的師承脈絡;臺灣剪黏的材料,有拋棄的實用杯碗,或進口的大陸製作剪黏的專用彩色碗、日本杯碗,或彩色玻璃、壓克力及塑膠片,也有本土燒製的彩色專用碗。1980年代以後,又出現開發模具、灌漿燒製的淋搪製品,深具各時代特色及文化生命力。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