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 體內濕氣重有何警訊? 中醫教你排濕妙招 [複製連結]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藝術之星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歌神VIP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身體感覺很重、沒有精神、食慾變差,當症狀持續很久也沒改善,有可能是濕氣過重。
濕氣過重還可能造成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腫瘤等許多疾病。

英國榮大夫診所所長、行醫30多年的中醫師舒榮,在接受新唐人《健康1+1》節目採訪時,
講解了體內濕氣重會導致哪些疾病,以及排濕的方法。

濕氣引致疾病
舒榮表示,濕氣可以停留在不同的組織器官系統,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皮膚、毛髮等,因此與很多種類的疾病相關。

濕會在體內化成痰,因為人體內有熱度,會讓體內水液變得濃稠,當積聚到某個地方,不能流動,就被稱為痰,這些痰即是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中醫把痰分為「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肉眼可見,包括咳嗽吐出來的痰、流的鼻涕、皮膚感染化膿後流出來的膿等。
無形之痰:肉眼看不見,例如肥胖症、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過高、關節腫脹、宮頸炎、泌尿道感染、腎炎、 肺炎、胰腺炎等。

舒榮表示,如果痰停聚在體內的一個地方,時間久了還會有更多東西聚集,可能會變成囊腫、腫瘤或癌症。

濕氣重的常見症狀
●疲勞、身體非常沉重、懶得動不想幹活

舒榮表示,有以上徵狀的人不一定是懶惰不想幹活,而可能是脾虛的表現。
中醫所說的脾,不僅是現代解剖學的脾臟,而且是泛指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包括對營養物質和水份的消化及運輸。
如果脾的功能虛弱,身體的水液代謝失常,就會增加濕氣。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脾虛的人肌肉無力,自然不想幹活。

●肥胖
濕氣過多,會累積多餘的脂肪。脾虛的人要減肥的話很困難,
因為這類人通常不愛吃清淡的食物,
而是喜歡吃烤肉、油炸製品等更加傷害脾胃的食物,增加濕氣,形成惡性循環。

●脂肪瘤、脂肪肝
舒榮曾遇到一名男病人,才十幾歲就患有脂肪肝,他從小就吃很多肉,而且喜愛吃重口味,不愛吃蔬菜和水果。
此外,他還患有哮喘及濕疹,這些病症也與他的體內濕氣過重有關。

●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舒榮表示,女性如果吃很多肉,又經常喝冰水,容易造成子宮內氣血瘀滯。
濕氣再加上瘀血,便容易導致肌瘤、囊腫。

●身體內冷熱不均
有些人覺得自己身體冷熱不均,比如上半身熱,下半身冷,
或者是身體裡面冷,外面熱,這些感受其實是緣於濕氣重和脾胃虛弱。

濕氣產生的原因
舒榮表示,濕氣的成因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因:身體內部的某些機能,容易產生濕氣。
例如有些人天生脾胃虛弱,消化系統差,吃了東西就肚子脹、拉肚子等。
另外,患有腸胃病、飲食不規律、長期壓力和負面情緒等,都可能導致脾胃虛弱,繼而累積濕氣。
外因:肚子受涼,會令脾胃受寒,例如有些人睡覺時不願意蓋被子,穿露肚皮的衣服等。
另外,吃一些過冷和油膩的食物,也會傷害脾胃,讓濕氣變重。

寒濕與濕熱的應對重點
冬季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這類病症也與體內的濕氣和痰有關聯。
濕氣又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兩種,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寒濕
舒榮表示,寒濕侵犯人體呼吸系統,首先從鼻子進入,然後到氣管,再到肺部,一步步地影響我們的身體。
初期會流清鼻涕或咳嗽,咳出來的痰是清痰。

此時需要注意保暖,喝一些生薑水、生薑茶,多喝開水、熱茶、熱湯,也可以用熱水蒸鼻子,來緩解寒濕。
研究指出,生薑的溫熱特性,可以緩解呼吸系統和肺部問題。
生薑具有促進發汗的能力,有助於消除攻擊肺部免疫系統的寒濕因素。

濕熱

寒濕在身體內會發生變化,因為人體有熱度,加上可能喝水少、蔬菜吃得少等因素,隨著時間推移,寒濕會轉化為濕熱。
濕熱剛開始的表現可能是濃鼻涕,呈黃色甚至綠色。
鼻涕顏色越偏綠,說明體內的熱度越高。如果咳出來的痰比較濃稠,呈現黃色、綠色,那說明熱更厲害,但仍伴有濕氣。
此時需要多喝開水、檸檬水或蜂蜜水,也可以用冷熱水交替洗鼻子。

如何排除多餘濕氣
紐約北方醫學中心主任楊景端對大紀元表示,對於濕氣重的人,中醫治療首先是調理脾胃功能,
因為脾胃有代謝水和食物的作用,脾胃健康能夠幫助排除多餘的濕氣。

其次是用中藥,如石斛、茯苓等,它們都有祛濕的作用,能夠調理身體的濕氣。

中醫認為,茯苓有益於食物的吸收和代謝。研究表明,茯苓多醣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腫瘤、抗發炎、抗氧化、免疫調節、保護肝臟,以及調節腸道微生物群。

此外,有研究顯示,茯苓能夠祛濕利尿,具有降低尿酸及保護腎臟的作用。
另外,舒榮建議,保持正常規律的飲食,運動以及曬太陽,有助於身體排濕。

運動時身體出汗,可以將皮膚和肌肉層的濕氣排出體外,但運動不宜過量,達到輕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
曬一點太陽,也能將濕氣趕出體外,可以是半小時或一個小時,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以上提到的一些草藥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
另外,因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對應的治療方法亦有所不同,請向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0 04:3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