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5-4-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86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2488
- 相冊
- 10
- 日誌
- 29
    
狀態︰
離線
|
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在哪裡能找到標準?看市面上的育兒書或當好父母的書,就能成為好媽媽嗎?
看Youtube影片或關於子女教養的演講影片,就能成為好媽媽嗎?我的媽媽是好媽媽嗎?你喜歡媽媽哪一面?
反之,不喜歡媽媽哪一面?
在過去社會,生活環境普遍困難與貧困的年代,父母對子女教養不感興趣,
在那個時期,只要父母不犯大錯,子女就不會討厭或厭惡父母;
能滿足孩子的食衣住行等物質所需的就是好父母,子女也不會對父母有更多的期待,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不多。
子女得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獨立自主並成長。
這個世界,要當好媽媽不容易
然而,隨著社會快速發展與物質環境豐饒,人類社會也跟著產生變化。補習的熱潮高漲,無論是什麼課程,
只要跟「子女教育」沾上邊,父母無所不用其極,把孩子送去學習。
父母替孩子準備了琳琅滿目的補習課程,對子女教育充滿關心與熱情,但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卻反而下滑。
按現代的標準,什麼是好媽媽?重視子女教育的才是好媽媽嗎?父母不僅要關心子女的外在,也要重視子女的內在,
假如父母僅側重於眼睛能看見的部份,可能會錯過真正重要的部份。
有專家表示父母絕對不能對孩子發脾氣,會毀掉孩子。當然,如果父母單方面發脾氣,孩子就會變得膽小畏縮,看父母的臉色做事。
而生氣的父母的心情如何呢?父母會因為歉疚,會想掩飾自己的錯誤,有時還會過分合理化孩子的錯誤,或是下次遇到該生氣的情況卻選擇迴避。
這時的父母也會陷入混亂,無法看清真正問題。不過,如果父母不發脾氣,選擇不斷的壓抑情緒,在反覆壓抑與爆發的循環影響下,父母會情緒失控。
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媽媽對子女的教育不僅一無所知,也沒有餘力關照到。媽媽不是故意不教孩子,是家庭環境不允許。
因此,過去的女兒對媽媽大多寬容,我們時常能見到家境貧寒的女兒不怪家裡沒錢,感激守護自己長大的媽媽,願意照顧媽媽。
但現代的媽媽就算無微不至的照顧女兒,還是會被女兒罵。比起上一代父母,現代媽媽在教育女兒方面下了更多功夫,
也提供更好、更關懷的環境養大女兒,母女關係反而彆扭。這是為什麼呢?
媽媽很努力,母女關係卻很彆扭的原因
現代的媽媽對女兒抱有高度期待,同時鞭策自己成為一個好母親。然而,只有母女情緒相通、心意相連,母女才能互相理解。
現代的媽媽期待女兒擁有美好光明的未來,費心替女兒人生鋪路,為了讓女兒活出比自己更精采的人生,不惜提供一切幫助。
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媽媽會感到無比幸福,有一個生命全心全意看著我、渴望我的愛,我是被需要的存在,感覺像擁有了全世界。
媽媽幸福的笑,孩子也會跟著幸福的笑;媽媽鬱悶,孩子也會鬱悶。
對孩子來說,媽媽是比全世界任何感受都更強烈的存在;
這時候媽媽很自豪,覺得自己擁有巨大的力量,滿足於自己的人生。
我也是如此。我滿足了女兒的需求,陪在她身邊,我自覺我是一個好媽媽。
但那只是我的錯覺,我只看我認為重要的部份,卻忽略其他部分。
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想要的,和女兒想要的是不一樣的。
只有媽媽承認彼此的不同,彼此都能舒服的望著對方時,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在媽媽當上母親後,時常會感到壓力與負擔,既不安又憂慮,想教養出好女兒。
女兒早起又勤快,媽媽就會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
女兒懶惰、遊手好閒,成天在家無所事事,媽媽就會覺得自己教育方法出錯;
為了把女兒引回正途,一大早叫醒女兒,想辦法養成女兒勤快的習慣。媽媽和女兒的矛盾從此開始。
媽媽越氣女兒不懂自己的心,女兒的行為就越叛逆,有時女兒為了和媽媽賭氣,故意自暴自棄。
媽媽不放棄,想盡辦法改正女兒的行為,或大聲威脅女兒,或動手體罰。但女兒依然故我。
「我希望女兒度過愉快的校園生活,有優秀的成績。」
「我女兒太懶惰了,每天睡得像屍體一樣不省人事。」
「我很鬱悶也很失望,不想看到她那副德性。」
媽媽抱怨搞不懂女兒的想法,但媽媽究竟是為了誰努力?媽媽們常常這麼想:
「我要好好養育女兒。」
=「我要把她教育成對學習與工作都有熱情的人。」
=「這樣女兒才會成功。」
=「我必須改變我的女兒。」
只要是人,都會遇到心裡過不去的事,會整天無精打采的躺平。媽媽要理解女兒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遊手好閒,整天躺著不動。
我的女兒有哪裡過不去嗎?在煩惱什麼嗎?我是不是有時傷了她的心?她是不是被別人傷害了?媽媽要給女兒表達自己內心的機會。
不用多說,媽媽肯定會想養出一個勤奮努力、認真生活的女兒。養出好女兒的媽媽會覺得自己是好母親,反之會覺得自己是壞母親而自責。
媽媽把自己投射到女兒身上。媽媽不希望看到女兒躺平的模樣,是因為女兒的無精打采有時也會影響到媽媽,媽媽變得跟女兒一樣,整天躺著不動或睡覺。
媽媽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會想著「我得好好養女兒,不能讓她像我一樣」,但媽媽應該要擺脫這種想法才對。
當我們需要成長為某人的母親時
四十多歲的媽媽擔心十多歲女兒的交友問題。女兒個性膽小,在交友上遇到困難,
儘管媽媽已經是四十多歲的大人,也當了母親,
但因為沒在娘家受到好的影響,形成這位媽媽習慣性逃避問題、害怕遇到困難、
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因此,也完全不知道如何引導女兒。
在當上媽媽以後,看到女兒因為交友關係遇到許多問題,自己卻不知如何是好,
雖然因為害怕一度想逃跑,但又不能不顧女兒的痛苦。這時候,媽媽該怎麼幫助女兒呢?
首先,媽媽要區分自己與女兒的情緒。媽媽之所以害怕、幫不上忙,
是因為過度代入自己的情緒,把女兒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導致無法客觀看待,並忐忑不安。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困難,我們要在連續不斷的困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力量,學會面對、不逃避。
問題並不會因為逃避而消失或被解決,即使媽媽沒給過我好的影響,我依然能成為女兒的好媽媽。
媽媽要認知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與恐懼,面對現在自己的狀態。媽媽認知自己的問題後,客觀看待女兒的問題,替女兒加油吧。
要實現這個過程,媽媽得先覺察小時候所經歷的痛苦,更加理解年幼的自己的內心。
來吧,一一檢視吧。身為母親的我想從女兒身上得到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想要的。
當媽媽讓女兒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且用否定感情的方式養大女兒,女兒長大很有可能變得和媽媽一樣,低自尊與低自信。
不過,當媽媽懂得愛自己時,媽媽就能成為好媽媽。
~~~~~~~~~~~~~~~~~~~~~~~~~~~~~~~~~~~~~~~~~~~~~~~~~~~~~~~~~~~~~~
在過去生活環境普遍貧困的年代,只要父母不犯大錯、
能滿足孩子的食衣住行等物質所需的就是好父母。
按現代的標準,得要重視子女教育、不能對孩子發脾氣、
無微不至的照顧⋯⋯才稱得上好父母。
但現代媽媽在教養孩子下更多功夫,與孩子的關係反而更糟。
只有彼此都能舒服的望著對方時,才能成為「好媽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