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8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楊延昭傳奇 - 望兒山 [複製連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藝術之星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歌神VIP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3-15 11:43: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楊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遼名將,戍守邊防二十餘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
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楊延昭和天波府楊家將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
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北京城周邊的景致一覽無遺。此地林木茂盛、環境清幽,
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百望山也被稱為望兒山的原因,是源自於北宋的天波府楊家。因此地為宋遼大戰的前線之地,當年宋太宗北伐失利,被困於幽州城,楊家將士前往救援,佘太君擔心家人的安危,
曾親赴此山觀戰,並至附近的金山寺禮拜神佛,請求神明護佑,因而在當地留下了一個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

楊延昭率領將士鎮守三關抗遼,連年得勝,朝廷也因其戰功給予大量財寶、加官晉爵,但是楊延昭大多上表辭謝,所得之財寶悉數給將士及當地百姓,他也因此被當地百姓景仰,視若神明。

然而,朝廷內軍權在握的樞密使王強,卻不斷派出親信為監軍至前線搜證,意圖羅織罪狀,陷害楊延昭。他還不時地在真宗皇帝前讒言毀謗楊延昭,也呈文建議真宗以三年為期輪換前線將領,以防武將坐大。

佘太君心繫家國,每日為此事憂心忡忡。雖然當年金沙灘一役她至百望山遙望戰場,目睹楊家遭遇大禍,夫君楊業與諸子戰死沙場,但太君從不怨天尤人,依然時常至金山寺禮佛參拜。

一日她想至金山寺還願,然邊關戰事頻繁,八妹、九妹擔心母親安危,於是便陪同太君一同前往金山寺,為楊家將士及天下眾生安危祈福。

一路上風塵僕僕,經過數日的旅程,她們抵達了金山寺,住持和尚認出了佘太君,殷勤地招待,並讓她們留宿一晚。隔日佘太君一行準備告別時,一位名為李三的僧人前來向她行禮致意。

李三問道:請問您是三關元帥楊延昭的母親佘太君嗎?

太君點頭回道:是的!

李三聽後激動地下跪叩首,感謝楊家將士的救命之恩。佘太君感到意外,當年楊家將士到此地,是救援被困於幽州城內的太宗皇帝,怎麼會又救了村民呢?李三這時才向太君回憶道出這段往事……

六郎布疑兵智退遼軍
原來當年太宗皇帝趙匡義御駕親征北伐,但作戰失利,被遼軍困在幽州城。楊業與七位兒子應援,血戰數日,最後成功擊退遼軍救出太宗,往南方撤退。
這時遼軍後援趕到,大將韓昌親率大軍一路追殺。楊家將士雖英勇非凡,但寡不敵眾,只得一路後撤南逃。

楊延昭為掩護宋軍後撤,主動率領一隊將士斷後。遼兵依仗人多勢眾,蜂擁撲來。楊延昭毫無懼色,挺槍躍馬率兵奮力抵抗,殺聲震天,雙方打得昏天暗地。不知不覺已是黃昏日落,雙方死傷慘重,楊延昭身邊僅剩不到百員將士,但遼兵似乎仍源源不絕地追來。

楊延昭料想此役已過去大半天,太宗皇帝必然已脫險,是撤退的時候了,於是帶著剩下人馬向西南方撤退。
這時宋軍經過了一個依山的小村,村中燈火通明,看來是要舉行慶典,而山上還有佛塔,也有些許燈火。楊延昭這時心生一計,說道:昔日三國名將張飛,於長坂坡一戰布疑兵拒止數萬曹軍,今日就要重現了!

他讓幾位將士到村莊收購燈火,吩咐他們到佛塔會合,之後他帶著將士到山上的佛塔布陣,他將所有的燈火擺設在塔簷及四周高處,又將所有的馬身上都裝上燈點亮,
還驅使一些馬拖著樹枝繞著佛塔四周跑,頓時地面揚起了漫天的煙塵。

這時遼軍部隊已追到山下,他們眼看山上佛塔四周燈火通明、煙塵彌漫,似乎是有大軍埋伏著。帶隊的韓昌想了想,說道:敵暗我明,又是居高臨下,今天就到此為止,退兵吧!於是下令收兵停止追擊。

眼看遼軍一一地退去,楊家將士這時鬆了口氣。然而就在下山準備離開時,又聽到小村發出了不少百姓的哀號哭喊聲,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有一支遼軍部隊正在劫掠村莊。楊延昭頓時陷入沉思,
一邊的將士說道:敵軍忙著劫掠,肯定不會發現我們,應把握良機趁勢逃離。

但楊延昭回道:百姓們正在受苦,不可見死不救!

將士回:不知村內有多少遼軍,而我們僅數十人,要是引起韓昌大軍注意,可就慘了。

楊延昭又回道:護衛百姓乃將士之天職,即使戰死沙場也是死得其所,即使在絕境與困頓中仍不能改此職志!

於是,他便率著將士攻向村莊的遼軍,解救百姓。楊家將士戰力極強,而這隊打劫的遼軍不過數百人,一番力戰下,楊家將士以一敵十,擊退了這隊遼軍。
這時天色已晚,村民招待宋軍歇息了一晚,隔日一早才依依不捨地目送他們離去。當時李三是村民中的一員,他打聽到率領宋軍解救他們的將領是楊延昭,因此心中生出了要報答的念頭。

百望山 望兒山
李三已出家為僧,可謂一無所有,但他精於石雕造像,因此請求為太君允許他刻一座石像作為紀念。起初太君不願意,但在李三不斷的請求下只得答應。
李三技術高超,不到半天工夫就完成了石像的雛型,佘太君觀看雕像後才與眾人辭行,踏上歸途。

完工後,李三將太君像供奉在當年佘太君一行人住的客房,而前來寺院參拜的信眾也會到佘太君像前致意。
日後由於楊家將盡忠報國的事蹟名聞天下,當地的信眾也在望兒山山頂建了一座佘太君廟,而佘太君的石像就被搬移至廟內,長期讓人供奉,後人也陸續造了楊延昭、楊八妹的石像在側。
當年佘太君登高望兒處,也被修建了一處平台供人紀念瞻仰。

附近的山基處樹林間還有一處教子台,傳說是佘太君再次到訪金山寺時,楊延昭護送母親上山,走到山基處時,佘太君便督促兒子趕緊下山抗擊遼軍,不用相送,教誨勉勵他應盡心報國,移孝作忠。
此故事在當地流傳了千年之久,因此當地的人們也稱百望山為望兒山。

歷經千年,望兒山的遺蹟雖歷經戰亂的破壞,目前多數都仍存在。而位於西南側的香山,楊延昭智退遼軍的「六郎塔」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紅衛兵的破壞,只剩下殘破的塔基和幾片磚瓦。







(大紀元)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5 01:5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