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5-4-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9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2570
- 相冊
- 10
- 日誌
- 29
    
狀態︰
離線
|
摸著肚皮,感受小寶寶胎動,臉上洋溢著笑容,期待著新生命的到來。
生產過程順利,全家瀰漫著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也感到十分幸福。
在月子中心時小婷積極詢問護理師育兒的知識與注意事項,以利返家時的照顧準備。
從月子中心回家後,看到家人圍繞著新生兒歡樂融融的樣貌,卻一點也不想參與,只想在房間獨處。
當聽到嬰兒哭泣,更是焦躁不安,心中好像有把無名怒火卻無法說出口。
面對家人的關心,內心卻感受不到溫暖,甚至很想流眼淚,媽媽們很困惑自己究竟怎麼了?
有些產婦也會有類似的困擾,很容易因為小事生氣,覺得孤獨及無助,與過往的自己非常不同,
家人與伴侶往往只注意產後養身,忽略產後婦女因生理、心理與社會關係及荷爾蒙的變化。
根據統計約有20%的產婦可能出現憂鬱情緒,常見的因素說明如下:
生理疼痛: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在傷口癒合的過程常伴隨疼痛;
當產婦哺育母乳遇到塞奶或脹奶時,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如果持續發生,便可能使產後婦女出現煩躁的情緒反應。
照顧壓力:焦慮自己是否能照顧好新生兒,不論在餵奶、情緒安撫、大小便處理或整理家務上,擔心自己無法順利完成,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
負向想法:生產後新手媽媽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若遇到一些壓力事件或挫折時,容易出現負向想法而產生負向情緒與行為。
例如:當感到無法好好照顧好小孩時,會責怪自己是否不愛小孩或是認為生活被小孩拖累的想法出現,進而產生心情低落或對小孩有著憤怒的情緒。
其他外在因素:養育小孩的經濟負擔、職涯中斷或面對重返職場的壓力、婆媳間照顧孩子方式不同、丈夫無法分擔照顧工作或家務分工衝突等因素。
如果當您發現自己或周遭親人於生產後出現情緒低落,且有失眠、疼痛、食不下嚥、易怒、不安,甚至是負向想法產生時,可先嘗試藉由以下方式進行改變,平穩自己的情緒狀態,以緩解憂鬱情形:
尋找專業人員諮詢:當有孩子照顧問題時,可再向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諮詢,將遇到的育兒困難請教專業人員,
此外因養成正確飲食習慣適當且充足休養,幫助傷口癒合與緩解生理疼痛。
與家人討論照顧及分工:照顧孩子並非媽媽的責任,丈夫的協助往往是產後婦女最大的期望。
因此建議可以跟丈夫討論如何對照顧孩子、經濟或家務進行分工,共同承擔照顧責任,發揮加乘的效果,
而丈夫也應同理妻子的不適及疲憊,主動提出照顧孩子,而不是覺得害怕而不敢嘗試,
畢竟嘗試照顧才知道照顧的辛苦,適時的讓妻子喘息與休養。
發掘紓壓方式:用自己喜歡並可執行方式安撫自我的情緒,如:給自己肯定的語言、吃喜歡的食物、聽輕鬆的音樂以增加情緒穩定度。
另也可透過抱抱小孩,增進親子關係,提升小孩對您的安全感與親密感。
接納自己夠好就好:沒有人天生就會當母親,都是需要學習的過程,照顧生命是神聖與偉大的,照顧能力會慢慢熟能生巧,漸入佳境。
即使偶爾出錯也沒關係,不須自責,因為沒有完美的母親,只要接納自己夠好就好。
~~~~~~~~~~~~~~~~~~~~~~~~~~~~~~~~~~~~~~~~~~~~~~~~~~~~~~
大多數產後情緒低落會慢慢的緩解,
如於產後仍有出現飲食不正常、失眠、持續地情緒低落、易怒、
焦躁不安或者認為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症狀時,
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若面臨情緒困擾,可找人談談,也可以尋求心理衛生中心
讓專業的心理師一同討論及面對產後的照顧壓力,重拾自我照顧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