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5-4-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204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2623
- 相冊
- 10
- 日誌
- 30
    
狀態︰
離線
|
閃閃生輝的鑽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珠寶,具有永恆的象徵。
這種已知硬度最高的天然物質必須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才能形成,而這樣的條件在地球深處才有。
那麼,在地球內部形成的鑽石是如何出現在地表供人們開採的呢?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地球科學副教授傑農(Thomas Gernon)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
鑽石在生成後會經由一種稱之為金伯利岩(Kimberlite)的火成岩攜帶到地表,
但人們尚不清楚什麼程序導致深藏地底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的金伯利岩突然穿透地殼。
傑農寫道,大多數地質學家同意,釋放出鑽石的爆炸式岩漿噴發與超大陸旋迴(supercontinent cycle)同步發生。
超大陸旋迴是指地球幾十億年來大陸板塊聚合和分裂的重複出現模式。
然而,構成這種關係的真正機制仍在辯論中。目前有兩種主要的理論。
第一種理論主張說,金伯利岩岩漿利用地殼延伸時或地質板塊分離時所產生的「傷口」穿透地殼。第二種理論涉及地函熱柱(mantle plume),
亦即來自核函邊界(core-mantle boundary)的大量岩漿一路上升並噴出地表。核函邊界位於地表以下約2,900公里處。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金伯利岩岩漿有容易噴發的傾向,可以每秒30公尺的速度夾帶來自四周岩石中的鑽石噴發到地表。
這樣,在地球深處經幾十億年形成的鑽石可以在幾個月甚至幾個小時內出現在地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