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5-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36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415
- 相冊
- 1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竹仔門電廠原稱竹仔門發電所,明治41年(1908)初動工興建,
歷經二年多的工事和測試,於明治43年(1910)6月正式啟用。
發電機組採用第一代川流式水力設備,水源引自於荖濃溪,
運用地形高低21.3公尺的落差,將溪水導引送入電廠,以水力帶動發電機組。
發電後的水流則引流入獅子頭水圳,用來灌溉美濃平原將近四千多甲的農地,
大大嘉惠美濃、南隆地區的農民。生產的電力供應台南、打狗和阿猴等南部重要城市,
特別是支應打狗築港工程和竹寮取水站的電力需求,可謂奠定南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民國52年(1963)廠名更改為「竹門發電廠」,
民國66年(1977)與位於六龜的土壟發電廠合併,
改稱「高屏發電廠竹門分廠」,其行政部門設在竹門電廠,
土壟電廠則以遙控控制,而後該廠又一度更名為「竹門機組」。
該電廠建築造型優美,內部發電機組更具歷史價值,因此,
內政部於民國81年(1992)5月將竹仔門電廠列為台灣第一座「產業古蹟」,為三級古蹟。
後來在民國92年(2003)10月28日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文化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