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0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然奇觀] 尋找第二個地球?中德團隊發現「超級地球」登《自然・天文》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11 21:22: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天文》3日發布由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牽頭的大陸及德國研究團隊研究成果,
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周圍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超級地球Kepler-725c。(圖/取自央視)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3日發布由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牽頭的大陸及德國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超級地球Kepler-725c,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0倍。陸媒指,這項發現標誌著大陸科研團隊在尋找第二個地球的征途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環球時報,這顆行星圍繞一顆名為Kepler-725的G9V型宿主恆星運行。該宿主恆星的光譜型與太陽相似,但比太陽年輕,年齡為16億年,表面的磁場活動要比太陽活動更為劇烈。「超級地球」位於Kepler-725的宜居帶,這是一個適合液態水存在的區域,被認為是類地生命誕生的關鍵條件。


雲南天文台研究員、論文第二作者顧盛宏介紹,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找到一顆類似地球的「藍色星球」。


聯合研究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王曉彬表示,這顆行星此前並沒有被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研究團隊通過分析Kepler-725行星系統中另一顆行星穿過宿主恆星表面的時間對公轉軌道週期的微小偏離,成功地推斷出這顆「超級地球」的存在。


王曉彬進一步介紹,團隊所使用的方法被稱為TTV反演技術(Transit Timing Variation),特別適合探測長周期的宜居帶低質量行星,可以有效彌補目前凌星法與視向速度法的不足。


據了解,本項目建立的新通道和相關研究結果將為大陸未來的空間天文任務提供新的觀測目標和探測技術支持,像是載人航天工程巡天空間望遠鏡、地球2.0項目等。相關團隊還計劃將TTV反演技術應用於更多的系外行星系統,尋找在類太陽恆星和紅矮星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



資料來源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8787702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7 00: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