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如何消除心中怨恨?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哥哥你好色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12 01:14: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如何消除心中怨恨?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夠記住的恩情總是比怨恨來得少,就如俗諺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別人對你好一點,你會希望他能對你更好一些;或是別人已經借你錢,卻還覺得不夠多,反過來嫌別人小氣。

如果有這種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圖報的人,只希望別人付出,不想回饋,而且還貪求無厭,不僅怨恨不給自己好處的人,甚至也會怨恨幫助過自己的人,而不知道感恩。


這種心態多半認為,別人對你的照顧是應該的,所以父母、兄弟姐妹對你好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認為別人幫助你可以得到快樂,所以他們對你好也是正常的,以至於一旦別人的態度稍微不好,就心生怨恨。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對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怨恨,晴天時他會埋怨:“太陽這麼大,是不是要熱死我,為什麼不是雨天呢?”

雨天時則又發牢騷:“這麼冷,怎麼不出太陽呢?”即使四季如春,還是會埋怨節氣不分明。這種人對天氣、對環境、對人都不滿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總是處在怨恨的情緒之中。

所以,忘恩負義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永遠都在怨恨別人。因此,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怨恨心生起,怨恨心生起以後,也要想方法予以化解,才不會影響內心的平靜。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於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甚至於冰消瓦解。

一個人滿不滿足、快不快樂,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或是別人如何對待他,關鍵在於自己心裡的感覺,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

道教《清靜經》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世間萬法都是由心念所產生的,如果我們能感恩、知足,生活就會滿足。即使已經一無所有,但如果對喝一口水、吃一口飯,甚至呼吸一口空氣,都覺得滿意,認為應該感謝的話,便能天天都活在快樂的世界裡了。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于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于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仙;中士修之,南宮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5 21:5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