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
- 最後登錄
- 2025-7-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8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0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放在抽屜半世紀之久的化石竟然是新種恐龍,「蒙古太子龍」被認為是霸王龍的祖先。(法新社)
一直深埋在蒙古古生物研究所抽屜裡長達50年之久的化石,近日終於重見天日,同時改寫了霸王龍的演化歷史。
據《法新社》報導,上世紀70年代,在蒙古東南部挖掘出獸腳類恐龍化石,當時被鑑定為屬於另一種暴龍超科恐龍「獨龍」(Alectrosaurus),此後這些化石一直存放在蒙古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的抽屜裡。
直到正在蒙古旅行的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博士生沃里斯(Jared Voris)打開抽屜,他重新檢查後發現,是屬於一個全新的物種;沃里斯指出:「我意識到它和我們以前見過的任何東西都完全不同」。
沃里斯說:「它實際上代表了我們在亞伯達省以及蒙古和中國發現的所有大型頂級掠食性暴龍的祖先。」他們將這個新物種命名為「蒙古太子龍」(Khankhuuluu mongoliensis),其大致意思是蒙古的龍王子,因為牠比「王者」霸王龍要小。
「蒙古太子龍」生活在8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身長約4公尺、體重750公斤,比晚2000萬年出現的約12.5公尺、10400公斤霸王龍體型還要小;這表明當時的暴龍類恐龍當時體型仍然很小,只是後來才變得體型龐大。
研究認為「蒙古太子龍」可能在約8500萬年前從亞洲遷徙至北美,最後演化成為北美的頂級掠食者霸王龍,霸王龍一直被認為是由體型較小的物種演化而來的——但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化石證據支持這一觀點,而這項發現補足這段空白歷史,有助於古生物學家了解霸王龍是如何進化和傳播的。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072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