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7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88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影子寓言系列 (二) 高秀蓮
影子寓言系列 (二)
高秀蓮
年代:1991
尺寸:56 × 76 cm
媒材技術:鉛筆實物、紙
類別:綜合媒材
藝術家小傳:
澎湖海天交融、遼闊空遠的自然環境,是高秀蓮成長且影響深遠的背景。一九八二年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後,執教於台北市私立衛理女中。一九八七年到法國第一大學修造型藝術,一九九四年獲博士學位,任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至今。 在巴黎,除了親身感受西方思潮的衡擊,更從中西文化的對質,與思考方式之差異及那沈澱於深沈意識底層的成長背景,讓她領悟出“空”-“VIDE”的思考與概念。她領悟創作的目的應呈現生命的價值,連接創作與生命,借助概念到達空靈寧靜,就是回到本性、純粹、空無的天地之心。空靈,是追求創作中的形而上的精神,在造型的領域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與探討。以極簡的道理,即“單一”,用規律單調的動作,具機械性特質的“同語反覆”-以線條,單純之色彩、小物等重複,顯現作品的纖細張力,並以二度空間至三度空間來表現有關柔弱極致所給予的執拗不變的張力。“空靈的靜謐”即是她近年來,以近乎修行的創作形式,追求藝術形而上的精神與生命概念結合的方向。 身為藝術教育者,她熱愛她的教學工作,她將教學工作亦視同創作,是創作精神的延續。她認為一個有創意的老師,應發展“愛、教學、創造”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師應如靈魂的雕塑師,以人性為中介,具教育家之胸襟,兼藝術家之氣質,讓學生了解教育之真諦,又能體會藝術之本質。因為她對於教學工作的敬業、用心,於一九八五年執教於衛理女中時,榮獲特殊優良教師最高榮譽的“師鐸獎”高秀蓮於一九九三年在北美館舉行個展:『空靈的靜謐,海印三昧』,九五年:『從黑到白』,並連續多年參加高師大美術系教授聯展。二○○○年並就其教學之經驗與專研,發表專書『美術教材教法』。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