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7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次搞懂咖啡處理法的差別
我喜歡比較甜的豆子,該選日曬或是水洗豆呢?蜜處理有加入蜂蜜嗎?水洗會不會把風味都洗掉了?咖啡處理法影響著風味走向,想喝懂手上這杯咖啡,讓我們一次搞懂四大處理法。
我們喝的咖啡是咖啡樹上果實的種子,把種子處理成烘焙前生豆狀態的過程,稱為咖啡處理法(Coffee Processing)。從果實中取出種子需要經過許多步驟,去除果皮、果肉及果膠的含量比例會影響咖啡的味道。有四大類不同的咖啡處理法:日曬、水洗、蜜處理以及厭氧處理等,這些方法都會改變咖啡的甜度、醇度、酸度和風味。
第1大類:日曬處理法(Natural Processing)
日曬處理法又稱自然乾燥法、非水洗式處理法,是加工處理法中最傳統且常見的方法,處理過程中不會用到水。起源於衣索比亞,將採集下來的咖啡果實放在陽光下曬乾後去殼,其中的種子仍然在裡面,在長時間的曝曬過程中吸收了果皮、果肉及果膠的味道,而讓咖啡的甜度、醇厚度更飽滿,易製造出特有香氣。
咖啡生產者將所有果實放在陽光下的乾燥床上,這些床由露台組成或由架高的乾燥台組成。在3-6週的過程中,咖啡會發酵,生產者將翻轉它們以均勻乾燥並防止變質。在此期間,果實中的糖份和附著在種子上的果膠會產生風味並使它們更甜。咖啡乾燥後,用機器將乾燥的果肉和果皮與種子分離。日曬處理法的咖啡多汁、糖漿狀,非常值得付出如此的努力。
酒香日曬(Winey Natural)
酒香日曬處理法並不是在生豆處理過程加入紅酒,而是處理過程中的發酵方法類似紅酒的發酵方式,處理步驟類似一般傳統日曬處理法,只是發酵時間更長。咖啡農夫會挑選成熟的咖啡果實,放入袋中,待咖啡果實變成黑色並形成葡萄酒的特徵,然後放在棚架上並使其乾燥至含水率11%左右。過程中,讓咖啡中的酶沉澱並達到平衡,需要大約四週的時間讓咖啡發酵,如此增加了咖啡中的甜感、風味豐富度,風味類似紅酒的發酵風味和特別增強的甜度。
-------
第2大類:水洗處理法(Washed Processing)
水洗處理法與日曬處理法不同,亦被稱為濕式加工處理法,在乾燥之前,所有的咖啡果實都會被去除果皮及果肉後,在發酵槽內泡水發酵,以清除殘留在種子上的果膠黏膜,接著用水清洗,並以陽光或機器乾燥。水洗處理不會把風味洗掉,風味來自種子經過烘焙而產生。水洗法雖然快速有效,但可能會造成環境浪費,大量的水進入水箱來去除粘液,清洗站本身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物。這些清洗站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技術和能源,運營成本可能很高。然而,如果這些水可以重複使用(通常通過重新平衡pH值),那這種處理方法可以對環境友好。
水洗處理法比日曬處理法具有更乾淨、更清脆的口感,醇厚度相較日曬法來說較輕,通常有更明亮的風味表現,有著精品咖啡必備的豐富酸質,一樣有水果調性的風味,而且通常更容易區分。
肯亞式水洗(Kenya Washed Processing)
肯亞式水洗和一般水洗處理法的程序相同,先自然發酵12~24小時後,洗去大部份的果膠層,再自然發酵24小時後,再次清洗;最後再次浸泡在水中24小時後,進行乾燥程序完成入倉。肯亞特有的雙重發酵水洗法會把原有酸質和乾淨度再提高一個程度,有著豐富的莓果調性、紮實的厚度、高甜度和活潑的酸質。
濕剝法(Wet-hulled Processing)
濕剝法又稱半水洗法(Semi-washed),是印尼蘇門達臘特有的生豆處理法,當地氣候潮濕,帶殼豆經初步的水洗、發酵處理,經一到兩日曝曬,生豆含水率雖仍有30%~50%,即先剝除種殼並繼續乾燥,以縮短生豆乾燥的作業時程。約再二天的乾燥時間,就能讓咖啡生豆含水率降至儲存目標12~13%,當地人也稱為Giling Basah(濕剝法)。由下圖可見,左邊是濕剝法,生豆與種殼之間的空隙很小,即去除種殼再繼續乾燥;右邊是一般水洗法,生豆和種殼之間有很大的空隙,即帶著種殼乾燥完成。
-------
第3大類:蜜處理法(Honey Processing / Pulped Natural Processing / Semi-dry Processing)
蜜處理法是一種結合日曬法及水洗法的方法,早期由哥斯大黎加開始發展此方法。會如同水洗法一般,去除果皮與果肉後,卻不使用發酵槽,而是保留果膠黏膜在陽光下曝曬。蜜處理不是加了蜂蜜,蜜的意思是來自於很黏的果膠層,黏的感覺如蜜一般,故稱為蜜處理。果膠層保留了高比例的糖分及酸質,是蜜處理的關鍵,留下的粘液量決定了甜度。
黃蜜(大約保留25%的果膠層) ➞ 曝曬時間較短,果膠層糖分的酵素反應較少
紅蜜(大約保留50%的果膠層) ➞ 曝曬時間略長,果膠層糖分的酵素反應略多
黑蜜(大約保留80%的果膠層) ➞ 曝曬時間最長,果膠層糖分的酵素反應最多
蜜處理法產生的風味在日曬法與水洗法之間,產出一杯非常獨特的咖啡,口感比日曬法更乾淨,由於殘留的果膠粘液,也具有更豐富的糖漿甜味,酸度也更明顯,但比水洗法更醇厚。
百香蜜處理(Passion Honey Processing)
蜜處理之黑蜜再進化,即為百香蜜處理。隨著果膠保留的程度很高,蜜處理的風味強度更高,同時發酵良好與否的風險也提高。對於一般蜜處理還不滿足下,哥斯大黎加的里瓦斯人處理廠做出一個更進化的處理法「百香蜜處理」。保留了80%的果膠進行乾燥,與黑蜜處理不同之處,要將果膠中更多的甜味與水果風味帶入生豆,所以延長乾燥時間,超過三個星期至一個月,因此考驗了乾燥過程的掌控,包括濕度、溫度、對流性等;在生豆乾燥床上,每天仰賴大量的人工翻動與去除瑕疵豆,並讓整個過程在較低溫的環境下進行。如此的蜜處理咖啡會帶有豐富強烈的熱帶水果調性,所以命名為「百香蜜處理」。
去果皮日曬(Pulped Natural Processing)
去果皮日曬是巴西處理生豆的傳統方式,用去果皮機將外層的果皮及部分果膠層去除,再放置太陽下乾燥,類似蜜處理中的黃蜜處理。帶有堅果的香氣、酸質柔順、甜感飽滿厚實。
-------
第4大類:厭氧處理法(Anaerobic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厭氧處理是一種新興的處理法,帶有酒香調的風味,風味特殊且明確;這種特殊處理法,是參考自葡萄酒釀造技術,讓咖啡的造香可能性躍升至新的高度。厭氧處理法是將整顆咖啡果實先作厭氧發酵後,再選擇作日曬、水洗或蜜處理,所以有厭氧日曬、厭氧水洗、厭氧蜜處理等。
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都有發酵作用,一旦咖啡果實被採摘,發酵就會開始,發酵是一種自然變化,咖啡果實中有著糖分和水分,即發酵所需的二個基本要素;發酵菌種分為二大類,即好氧菌或厭氧菌,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改變咖啡的風味。
厭氧過程讓咖啡發酵更均勻,更易於監控;有氧過程其實更複雜,更難監控。在厭氧的環境下,減緩果膠糖分分解的速度,pH值也以更緩慢的速度下降,延長發酵時間,藉此發展出更佳的甜味,以及更平衡的風味。厭氧發酵控制的溫度必須低於10-15度,在密閉且乾淨的發酵容器,咖啡豆在無氧的狀態下發酵幾天後,取決於後續是經過水洗、日曬或是蜜處理,發酵方式會有所不同,因此會產生多種風味。
這原本應用在紅酒處理中的方式,咖啡最早運用此方法是出現在2015年,世界咖啡師冠軍Sasa Sestic受到澳大利亞家鄉一位釀酒師的啟發,在當年世界咖啡師錦標賽上,Sasa將成熟的咖啡果實置於密封金屬容器(不鏽鋼桶)裡注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因而能在無氧的環境下進行發酵與分解,且對發酵過程中的pH值、氣體組成、濕度、溫度,甚至是參與發酵的細菌種類和數量等因素,都能進行有效的控制,發展出更棒的甜味和更平衡的風味。這種經過二氧化碳浸漬的方法,與酒體較輕、果香濃郁的當代葡萄酒有關。
尼加拉瓜Fincas Mierisch的Erwin Mierisch農場自2018年一直在試驗,他發現不僅發酵時間長短具有影響,而且溫度控製也有重大影響。溫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所呈現的風味類型,在較熱的發酵中,發現更強烈的味道,如棕色香料(肉桂、丁香、紅糖);而在較冷的發酵中(在攝氏8-10度發酵),發現更乾淨和充滿活力的酸度,Mierisch補充說,在Fincas Mierisch,他們更喜歡低溫發酵的結果。
厭氧發酵在咖啡生產商中引發了一場小型科學革命,生產商意識到不再需要靠運氣來提高質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的控制權。我們都可以從中受益,獲得更豐富的咖啡風味體驗。
二氧化碳浸漬處理(Carbonic Maceration Processing)
早在1872年,著名微生物學之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就發現,葡萄果實在空氣中和在純二氧化碳環境中的味道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浸漬法也是厭氧處理法的一種,是將未去皮的完整咖啡果實放在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密閉容器中。在充滿二氧化碳的無氧環境中,咖啡果實內的天然糖會轉化為酒精、二氧化碳及許多芳香物質,而根據溫度的不同,浸漬過程可能持續數天或數週的時間。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並能夠積極參與發酵的微生物種類,僅限於能夠在無氧環境下依然生存良好的種類,這些微生物的存在,則可能會大大的改變咖啡最終的風味。厭氧發酵帶來的風味往往是獨特的,具有豐富且特殊的芳香物質。目前各家處理廠和各種號稱二氧化碳浸漬的生豆處理,其實都不盡相同,所以沒有標準與絕對的版本,所產生的風味也各有特色,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
上述4種處理法有著不同的品飲感受,一般人的印象是日曬比較有甜感,水洗比較酸香;日曬帶有果香,水洗帶有花香;蜜處理是上述二者的折衷感受;厭氧處理帶有酒香及明確強烈的風味特性。你喜歡哪一種處理法呢?同時試試不同處理法,感受其中有趣的感官體驗吧!
(JC咖啡小學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