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72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804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類知識的伊斯蘭化
人類知識的伊斯蘭化(Islamisation of Human Knowledge),由馬來西亞著名哲學家、伊斯蘭學者賽義德•穆罕默德•納克布•阿爾•阿塔斯(Syed Muhammad Naquib al-Attas)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後來由伊斯蘭思想家伊斯梅爾•拉吉•法魯基(Ismail Raji al-Faruqi)進一步發展和推廣。
該理論旨在通過伊斯蘭教義和價值觀對現有的現代學術和知識體系進行重新評估和改造,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
知識的去世俗化:這一理論認為,現代西方知識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世俗主義的影響,導致知識被去宗教化和道德中立化。因此,知識的伊斯蘭化就是要使知識重新與伊斯蘭的道德和宗教價值觀相聯繫。
伊斯蘭世界觀的融合:知識伊斯蘭化的目標是將伊斯蘭的世界觀、倫理和價值體系與現代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相結合,形成符合伊斯蘭教義的知識體系。它強調知識的全面性,拒絕割裂宗教與科學、倫理與學術的界限。
伊斯蘭知識的普世性:伊斯蘭化不僅限於伊斯蘭經典或宗教知識領域,而是涉及所有學科,包括科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伊斯蘭化的知識應該能夠對全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強調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培養“全面的人”:該理論旨在培養具備伊斯蘭道德和價值觀、同時掌握現代知識的“全面的穆斯林學者”(Al-Insan al-Kamil),這些學者應能在各個學術和社會領域發揮領導作用。
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之上,1983年,丹斯裡卡瑪爾•哈桑教授(Tan Sri Dr. M. Kamal Hassan)在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創建了伊斯蘭天啟知識與人文學院(Kulliyyah of Islamic Revealed Knowledge and Human Sciences,簡稱KIRKHS,又譯為伊斯蘭教法及人文學院)。該學院現已發展為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院,共有11個系、5000多名學生、218名學者和45名教職員工。
該學院首任院長、國際伊斯蘭大學前校長丹斯裡•卡瑪爾•哈桑(Tan Sri Dr. M. Kamal Hassan)教授將“人類知識的伊斯蘭化”視為學院宗旨。哈桑教授指出,所謂人類知識的伊斯蘭化,就是將人類知識的產生、構建、發展、利用和解釋過程,以符合伊斯蘭信仰、教義、倫理或伊斯蘭世界觀的方式加以闡述並利用。
學院志在通過將伊斯蘭啟示的知識與現代人文學科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在全球化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學院強調知識的融合,鼓勵學生在伊斯蘭教法(Shariah)和現代學術之間尋求平衡,其核心理念是通過教育與研究,將伊斯蘭知識與現代人類科學有機結合,積極推動跨學科的學術研究,宣導知識與實踐的融合,致力於解決當代社會面臨的挑戰。
KIRKHS不僅是伊斯蘭學術研究的中心,還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了伊斯蘭知識與現代科學的對話。該學院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深厚伊斯蘭學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使他們能夠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發揮積極作用。
KIRKHS學院每年都會為其員工舉辦夏令營,激勵所有教職員工不斷反思學院宗旨。今年夏令營以“培養智慧、激勵卓越、塑造未來 ”為主題,強調追求知識和智慧並將其應用於實踐的重要性,促進個人追求卓越。
在夏令營上,薩米姆•烏沙馬(Thameem Ushama)教授重申了卡瑪爾•哈桑教授的觀點:“伊斯蘭化或自我伊斯蘭化,是伊斯蘭國際大學伊斯蘭化、人類知識伊斯蘭化(IOHK)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穆斯林的自我伊斯蘭化,他們對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主道奮鬥的反思與實踐會變得愈發深刻與明顯。”
正如真主在古蘭經中所言:“我創造精靈和人類,只為讓他們崇拜我。”【51:56】
真主在這節經文中告誡我們,在所有被造物中,兩種被賦予自由意志的存在——精靈和人類存活於世的價值,尤在於認識和崇拜安拉。崇拜(爾巴代提)一詞的本意,是服從崇拜物件、向其承認自己的卑微。換言之,崇拜安拉,就是克服一己私欲,絕對服從安拉的一切命令和禁止。習慣上,人們將崇拜片面地理解為禮拜等宗教儀式,這實際上是對作為伊斯蘭信仰和行為核心的“爾巴代提”的誤解和局限。真主強調“崇拜”,其實是在提醒穆斯林要銘記、熱愛、奉獻和追求安拉的喜悅,同時也要按照伊斯蘭信仰的規定,在生活中尋求平衡。
卡瑪爾•哈桑教授在其著作中討論了平衡的穆斯林生活,即伊斯蘭對穆斯林的“中正”要求。哈桑教授認為,“中正”可以劃為三個含義:卓越的品質,不受情緒左右的公正決定,以及平衡或節制。
哈桑教授還引用了著名穆斯林學者法魯基教授(al-Faruqi)對於中正的觀點,法魯奇教授將伊斯蘭世界描述為 “中正的民族”,正如真主所言:“我還使你們成為中正的民族。”【2:143】
真主告誡我們,穆斯林民族的“中正特性”,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在信仰方面,它不會只重視精神領域,而忽視物質領域,而是遵循肉體和靈魂,思想和行為,物質和精神並重的道路;在體制方面,它既不完全移權於法律的威懾,也不純粹依賴良心的自覺,而是使消極的法制與積極的教育配合,既肯定人類向善的優點;又注視人性向惡的弱點。在地理位置上,伊斯蘭發祥於東西南北的中心位置,它可將拯救人類的精神養料均衡地輸送到四面八方,這也是它作世人的“見證”的條件之一;在時代方面,它站在人類童年結束,理性成熟期到來的最高點上,為人類拂去長期沉積於其軀體的迷信邪說的塵埃,使它純潔如初地走向正道。
法魯基教授對“中正之道”(al-wassatiyyah)的解釋,強調了伊斯蘭信仰所宣導的平衡或“黃金分割點”,即將伊斯蘭描繪成一種正義、善良和節制的宗教。這一概念還強調了不同宗教間對話、和平共處和寬容的重要性。
此次夏令營研討會還強調了應用伊斯蘭知識和智慧造福社會的理想。正如舒克蘭(Shukran)博士教授在一次研討會上所強調的,參與社區發展與建設,是伊斯蘭天啟知識與人文學院的核心內容,我們應當不斷鼓勵學者和學生追求卓越,為社會福祉做出貢獻。
賈比爾的一段聖訓恰好反映了這種精神:“信士是友善的,也能與人結交,因為不友善且無法結交的人是沒有善意的。最好的人是那些對他人最有益的人。”《塔巴拉尼中部聖訓集》
此外,夏令營還重點討論了舒克蘭博士教授提出的“穆拉比”(Murabbi)概念。穆拉比是指通過綜合全面的方法指導學生,強調良好的品德、神聖和主流的知識來源,以及擺正追求知識的目標和對現實的理解。
來源: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