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6-7
- 最後登錄
- 2025-7-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60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27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美對東南亞祭重稅 中國太陽能掀倒閉 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台廠迎來更多海外訂單 6873泓德能源
2025年6月30日
今年以來太陽能產業,面臨內需市場不振、中國低價傾銷等多重挑戰,不過隨著美國政府對東南亞四國祭出重稅,嚴打太陽能陸企洗產地,讓中國太陽能產業掀起破產潮,加上Meta、亞馬遜、Google等科技大廠,以及各國對綠電量需求大增,市場看好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台廠有望迎來更多海外訂單。
外國媒體:「Meta剛剛簽署了一項重要的太陽能協議,增加可再生能源,來運作不斷增長的AI資料中心,依靠快速、低成本的能源來大規模支持AI。」
AI資料中心耗電帶動潔淨能源需求,Meta、亞馬遜、微軟到Google等科技大廠爭相投資綠能,占美國大型與公用事業等級太陽能總體需求近50%,隨著美國嚴防中國太陽能業者,透過東南亞洗產地揮出史上最重一拳,太陽能產品關稅最高達3521%,加上中國擴大減產行動,產業供需可望逐漸轉趨健康。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 姜皞:「這只能說銷美國有利,但是對台灣而言,中國反而會因為沒辦法去美國,它就勢必要往台灣銷,所以反而台灣政府應該想辦法要注意這件事情,所以現在主要是要靠海外,看川普這邊整個的一個政策,因為美國至少一年還是有30幾個GW,理論上今年應該會比較好。」
受到關稅打壓,中國太陽能產業面臨產能過剩,供應鏈價格雪崩60%至80%,去年產業鏈總虧損高達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5兆元,掀起一波破產倒閉潮,市場看好減產效應將改善太陽能產業秩序,包括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模組台廠,有機會迎來更多海外訂單。
聯合再生代理發言人 陳怡真:「我們確實有感受到國外對於非中國供應鏈的詢問度跟需求,其實蠻快速的在提升,聯合再生一直都大概一半,國內跟海外營收占比50%、50%,接下來的話,因為慢慢的現在才開始這個需求開展,所以當然我們也希望說國外可以越來越高,下半年大概比較保守持平的看。」
雖然今年台灣內需市場不振,讓不少太陽能廠保守以對,但海外商機開始萌芽,對產品價格回歸正向循環有正面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