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等於運動? 營養師:依FITT原則 2點最關鍵
運動的定義廣泛,主要可依據「FITT原則」來判斷,像是日常活動步數也可納入,重點在於「強度」與「時間累積」。
搬家、做家務等體力勞動算不算是一種運動?營養師楊斯涵於臉書專頁「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發文分享,運動定義其實很廣泛,主要可依據「FITT原則」來判斷,像是日常活動步數也可納入,重點在於「強度與時間累積」。
運動FITT原則
●Frequency(頻率):每週運動次數,建議從每週3-5次起步,若身體狀況允許,可再自行增加。
●Intensity(強度):運動強度要適中,剛開始可採中低強度為主,避免過度負荷。
●Time(時間):每次運動時間,建議1次20–60分鐘,可分段累積。
●Type(種類/方式):選擇適合個人興趣與身體狀況的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阻力訓練。
楊斯涵指出,運動的定義其實是廣義的,並不一定要去健身房或進行劇烈運動,像是「活動步數」也可以納入運動的一部分,只要符合一定的「強度」與「時間累積」。不過要注意的是,走路並不一定等於運動,快走才最有效。
●<5,000步:久坐族,活動量過低。
●5,000–7,499步:低活動量,需要增加日常移動。
●7,500–9,999 步:中等活動量,勉強及格。
●10,000 步以上:良好活動量,可列入日常運動基礎。
●12,000–15,000步(中強度快走):更理想的健康促進步數,對血糖與代謝有實質幫助。
楊斯涵表示,不管做什麼活動,更重要的是「強度」,建議至少要有30分鐘快走(中強度)的步數,約每分鐘100步,持續30分鐘,這樣就有3000步高強度的活動步數,才是真正有效的「心肺訓練」。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