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9-10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38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94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tamanmidah 於 2025-7-10 20:19 編輯
美國空軍對 MC-130J 突擊隊 II 特種作戰飛機 進行現代化升級,以便深入敵方領土。
美國空軍 在其 2026 財年預算中撥款 USD 3.65086 億美元,用於資助 HC/MC-130 機隊的改裝,重點是 MC-130J
突擊隊 II 特種作戰飛機。
這項投資將用於後期生產增強活動,以維護和擴展飛機的特定任務能力,包括在爭奪或拒止領土內為特種作戰部隊提供
秘密滲透、撤離和補給。這些資金涵蓋飛機系統改裝、訓練系統升級和持續改進,同時也支援根據不斷變化的威脅環境
進行互通性和 生存能力升級。
截至2025年6月,美國空軍已根據 HC/MC/AC-130J項目接收了 134架飛機,其中包括64架 MC-130J。
這些飛機的平均剩餘使用壽命為 27.2年,預計總使用壽命為35年。 2026財年,將撥款 USD 1011.7萬美元用於
MC-130J的後期生產支持,並額外撥款 USD 1798.6萬美元用於 HC/MC-130的共享維護。
這些資金將用於生命週期管理、後勤支援以及應對日益減少的製造來源(DMS)問題。
由美國 洛歇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生產的 MC-130J的增強功能滿足了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AFSOC)的需求,
包括精確導航、GPS拒絕作戰以及網路化戰場中的安全通訊能力。
2026 財年將不會採購新的 MC-130J 機身,空軍確認全部 USD 3.65086 億美元將僅用於空軍的努力,不分配任何
合作夥伴服務。
MC-130J 的幾項重大升級工作正在繼續進行或將於 2026 財年啟動。
MC-130J 增量 2 升級專案先前已獲得 USD 3,967.6 萬美元的資助,旨在增強任務系統的核心性能。
Link 16 的整合計畫先前已獲得 USD 442 萬美元的資助,支援與盟軍和聯合平台進行戰術資料交換。
MC-STAR XIII 升級計畫將於 2026 財年啟動,計畫資金為 USD 389.9 萬美元,旨在提高飛機的生存力和電子對抗效能。
其他航空電子設備的更新包括寬頻天線和 LAIRCM(大型飛機紅外線對抗)系統,旨在增強威脅偵測能力並對抗紅外線
導引武器。
另一項重要撥款是 USD 8,371.4萬美元,用於繼續整合機載任務網路(AbMN)系統,該系統提供安全、彈性的通訊架構,
支援分散式作戰。
2026美國 財政年度預算還涵蓋了訓練系統和小型升級。
美國 空軍 撥款 USD 2172.8萬美元用於 “機載任務教練機改裝”,使模擬器能夠反映作戰機隊不斷變化的配置,並支援
逼真的任務演練。
另有 USD 58.3萬美元用於 “機載任務低成本改裝”,旨在解決小規模能力差距和安全問題,同時保持整個機隊的配置標準化。
「機上任務/機載任務彈性定位、導航和授時」(MC/AC-Resilient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R-PNT)系統
仍然是一項長期計劃,旨在確保在GNSS信號劣化或被拒情況下的性能,儘管2026財年申請中沒有明確為R-PNT提供具體資金。
改造帳戶下的額外投資包括技術更新研究、緩解過時的橋樑購買以及針對安全性、可維護性和營運效率的維持相關改進。
MC-130 系列飛機起源於越戰期間,是一項旨在將 C-130 機身改裝用於特種作戰任務的機密計畫的一部分。
MC-130E 戰鬥爪 I 是在「薄片計畫 / Project Thin Slice」下開發的,配備了地形追蹤 雷達 和 「富爾頓 / Fulton」
STARS 回收系統。它於 1966 年投入使用,執行低空插播、散發傳單 和人員救援任務。
隨後,MC-130H 「戰鬥爪 II / Combat Talon II」 於 20 世紀 90 年代問世,它以 C-130H 為基礎,並升級了導航、
雷達和電子戰系統。
MC-130P 「戰鬥影子 / Combat Shadow」由 HC-130H 機身改裝而成,支援直升機空中加油。
MC-130W「戰鬥矛 / Combat Spear」於200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採用C-130H-2機身,最初僅具備臨時作戰能力,
後來改裝為配備精確打擊套件的AC-130W「龍矛 / Dragon Spear 」配置。
MC-130E於2013年退役,MC-130P於2015年退役,MC-130H「戰鬥爪II / Combat Talon II 」於2023年4月退役。
這些退役標誌著特種作戰機隊全面過渡到 MC-130J。
MC-130J「突擊者II / Commando II」於2011年9月正式交付,是首款專為特種作戰而設計的C-130變體。
它取代了早期的 MC-130E、MC-130H、MC-130P 和 MC-130W 型號,同時在 Block 6.5 KC-130J 基線上整合了
增強的生存能力和任務系統。
MC-130J 能夠透過空降或空投進行秘密滲透、撤離和補給,以及為旋翼機和傾轉旋翼機進行空中加油。
它還可以進行傳單投放,並主要在夜間在政治敏感或爭議地區行動,以減少被發現。它包括數位駕駛艙、增強使用壽命的機翼、
通用空中加油插座、綜合作戰系統軍官站、LAIRCM 等防禦系統和機載任務網路架構。
其基線配置已透過持續的預算線升級而發展,包括增量 2、Link 16、R-PNT 和 MC-STAR XIII。
MC-130J 已部署於一系列軍事行動、訓練活動和演習。它為美國 印太司令部責任區提供支持,並參與其與澳洲
和歐洲盟友的聯合行動。
該飛機為MH-60 和 MH-47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包括在「護身符軍刀 / Talisman Sabre」等多國演習中。
它也在歐洲與波蘭的夥伴部隊一起參與航空分隊輪調。 MC-130J已取代了 赫爾伯特機場(Hurlburt Field)、坎農空軍基地
(Cannon AFB)、米爾登霍爾(Mildenhall)皇家空軍基地 和 嘉手納(Kadena AB)空軍基地 等主要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基地的舊款機型。
它為聯合強行進入、動態兵力部署和分佈式基地概念做出了貢獻。
透過升級其通訊和導航系統,MC-130J可支援常規和非常規戰爭任務,包括在電磁和網路對抗環境中的作戰。
它也被用於非戰鬥人員撤離和人道主義援助。
美國 洛歇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生產 MC-130J 突擊隊 II 型飛機每架價值 約 USD 1.142 億美元,搭載四台
一家英國 勞斯萊斯(Rolls-Royce)AE 2100D3 渦流發動機,每台發動機可輸出 4,591 軸馬力。
飛機長 29.8 米,翼展 40.4 米,高 11.8 米。最大起飛重量為 74,389 公斤。 MC-130J 的航程約為 4,800 公里,
實用升限為 8,500 米,酬載高達 19,050 公斤。
標準機組人員包括兩名飛行員、一名作戰系統官和兩名特殊任務飛行員。
截至2025年1月,已交付64架飛機,2026財年預算中沒有新增採購計畫。空軍計畫在現行現代化與維護戰略的支持下,
將這些飛機維護並運作至2050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