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656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2161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鎮靜安眠藥用於治療失眠、焦慮,使用率逐年增加,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依賴性及健康風險。國衛院研究指出,青少年、成年女性的鎮靜安眠藥使用率及非醫療使用率上升,恐有較高藥物濫用風險,呼籲針對不同族群制定對應措施。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BMCPublicHealth》。
健保署2012年起推行多項鎮靜安眠藥用藥規範,加強監管開立鎮靜安眠藥處方。然而,仍有民眾未遵照醫囑,包括透過非醫師處方取得鎮靜安眠藥、自行增加藥量等,此類「非醫療使用者」具較高藥物濫用風險。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為堅研究團隊,分析台灣2014、2018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研究對象為12~64歲民眾,探討不同性別、年齡層使用鎮靜安眠藥盛行率,與非醫療使用盛行率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2014、2018年12至17歲青少年的鎮靜安眠藥整體使用率、非醫療使用率皆呈上升;18至39歲年輕成年女性,整體使用率上升;40至64歲中年女性非醫療使用率上升;成年男性則皆下降。
研究團隊指出,男性2項使用率皆下降,可能與政策加強監管相關,然而對於青少年、成年女性卻「效果有限」。以青少年而言,過去一年使用鎮靜安眠藥比率,從2014年0.42%升至2018年0.8%,且非醫療使用比例遠高於成年人,顯示青少年在安眠藥使用上面臨高風險,可能與缺乏正確用藥觀念相關。
研究分析,年輕成年女性的鎮靜安眠藥使用率從2.91%升至3.81%,較常出現在教育程度較低、單身、失業、有其他物質使用行為等社會資源較少者。推測是因無法負擔認知行為療法、心理諮商等「非藥物治療方式」,而僅能透過安眠藥緩解失眠。
中年成年女性則是非醫療使用率從0.73%升至1.14%,較常出現在已婚、有專業職業、有酒精使用者,此族群容易有多重角色衝突,如上有老、下有小、又有工作壓力的「三明治族群」,需透過服用安眠藥或飲酒,緩解焦慮及失眠狀況。
陳為堅籲,鎮靜安眠藥使用及非醫療使用預防政策應針對特定年齡、性別分群設計對應介入措施,如加強青少年安眠藥正確認知、提升年輕女性失眠和焦慮的非藥物治療可近性、提供中年女性多元紓壓管道,且要更重視鎮靜安眠藥與酒精並用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