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頻尿、下腹悶痛別忽視! 醫:「間質性膀胱炎」在作怪
膀胱黏膜長期慢性發炎、保護層受損,就會讓神經變得過度敏感,即使膀胱內僅儲存少量尿液,也可能引發頻繁尿意與不適。
總是頻尿、下腹悶痛,甚至不敢出遠門,深怕找不到廁所?小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膀胱問題。美迪大直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杜依儒說明,這是「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IC/BPS)」在作怪。當膀胱黏膜長期慢性發炎、保護層受損,就會讓神經變得過度敏感,即使膀胱內僅儲存少量尿液,也可能引發頻繁尿意與不適。目前治療方式有膀胱內灌注玻尿酸、PRP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2種。
杜依儒在臉書專頁「婦產科 杜依儒醫師」發文表示,根據臨床觀察,間質性膀胱炎常伴隨下列症狀:下腹悶痛、壓迫感、尿量不多卻總覺得想尿,甚至連夜間都必須頻繁起身如廁,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這種狀況若未及早處理,恐導致膀胱逐漸纖維化、容量變小,進一步惡化頻尿與疼痛問題。
杜依儒提到,目前針對膀胱黏膜受損的治療方式包括:
膀胱內灌注玻尿酸
玻尿酸可在膀胱內壁形成一層保護膜,幫助修復黏膜、減少尿液中刺激物對神經的傷害。通常建議每週一次、連續四週療程,約在第3至第4次後就能感受到頻尿次數下降與悶痛緩解。
PRP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
適用於久治不癒或希望提升療效的患者。PRP取自自身血液中的高濃度生長因子,不僅能修復黏膜,也有助於改善神經過度敏感,屬於更進階且根本的治療方式。因為為自體製成,不含賀爾蒙或藥物,安全性相對高。
杜依儒提醒,長期黏膜受損未治療,可能會讓膀胱慢慢變得纖維化、失去彈性,這時候不只頻尿,還可能變成膀胱容量變小、反覆疼痛。到那個階段治療難度也會變高,恢復速度更慢。所以如果一直覺得尿意很頻繁、肚子悶痛,應及早就醫檢查。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