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59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6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高雄市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類別:古蹟 級別:國定古蹟 種類:其他設施
現況地址:高雄市鳳山區勝利路10號
指定理由:
1.「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為日治時期之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具高度之特殊性與稀少性,且為軍事發展史上之重要設施,具重要歷史文化意義。
2.生命史包括日治時期軍事電信使用,明德訓練班時期白色恐怖事件與軍事管訓活動,具備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為國際現存稀有之無線電信設施類型,陣列式的天線圓形排列,原設施之敷地、農田、綠帶、拉線座墩、環形道路、各重要營建物等,呈現雙圓地貌之都市紋理,甚至電信所外圈圓形地界線與土地分割狀況,亦為本古蹟之重要元素與紋理。整體空間紋理與設施型態特殊,具重要文化資產價值與意義。
4.部分建造物包括大碉堡、小碉堡、電台與電信相關之附屬設施,均具營造技術之保存價值。
簡介:
依據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之記錄,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設立時間約始於大正六年(1917),完工於大正八年(1919)。以當時在八年內陸續完成三個大規模無線電信所之情形看來,其地理分佈應為整體之規劃。意即船橋位於首都東京附近,為日本政治中心的心臟地帶;針尾位於長崎近海軍基地佐世保,為日本本土之西端,有利於向朝鮮半島及日本所佔領之膠洲灣一帶進行聯絡。而鳳山近高雄海軍基地,位於日本當時領土之南端,有利於向南洋群島聯絡。
雖然鳳山無線電信所之地理位置兼顧了軍事上之考量,惟一開始卻同時擔負著台灣西南海面上民間公眾所用之無線電通信。直到大正十四年(1925),鵝鸞鼻電信局設立之後,才將此部份之任務轉交由鵝鸞鼻電信局承接,惟對於與帛琉一帶的無線電通信,仍由鳳山無線電信所負責。而「鳳山無線電信所」亦是之後方改名為「鳳山海軍無線電信所」,因而或許鳳山無線電信所之軍事特質是逐漸加重的,特別是到二次大戰時期,配合日本之「大東亞共榮圈」思想,而在南進侵略的軍事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國民政府來台後,前海軍明德訓練班現址曾經為偵審犯人之處。當時有三個拘禁被捕官兵處所,依層級由下而上,分別是海軍總部台灣工作隊的「左營大街三樓」、「鳳山招待所」及「陸戰隊的管訓隊」。其中拘禁被捕官兵處所之一的所謂「鳳山招待所」即是前海軍明德訓練班現址。鳳山招待所成立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七月,招待所其實就是看守所,初成立為臨時編組,後來才劃歸海總政戰部第四組管轄。
民國五十一年(1962)前海軍明德訓練班現址成立海軍訓導中心。民國六十五年(1976)7月1日成立海軍明德訓練班,負責管束軍中頑劣份子,由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派員編組擔任輔訓任務。民國八十一年3月16日改隸海軍總部,於民國九十年(2001)因應國軍組織調整裁撤後,即呈閒置狀態。
明德訓練班目前由高雄市政府代管,並委託高雄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管理維護,整區為一閒置空間。
(高雄市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