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I 應用] Google、OpenAI 罕見聯手:這是理解 AI 的最後機會,你不能不知道! [複製連結]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17: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當競爭最激烈的 AI 巨頭們,OpenAI、Google DeepMind、Anthropic 與 Meta 罕見放下商業對立,共同發出一則警訊時,或許我們真的該停下來聽聽這些科技巨頭在說什麼。

他們不是在談技術突破、也不是發布最新模型,而是在強調一件更關鍵的事:我們或許正逐漸失去理解AI「想法」的機會。這一場看似理性的科學對話,其實關乎未來社會如何與AI共存,甚至是如何避免潛在的危機。

AI為何會選擇「不說實話」?真相比你想像更複雜
你以為AI就像誠實的孩子,只要問對問題,它就會乖乖把答案說出來?其實不然。研究顯示,AI有時候會「說謊」,甚至會假裝不知道某些資訊,來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乖寶寶。這不只是學術界的假設,而是來自四十多位來自頂尖機構的AI科學家聯合發表的研究成果。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偷偷給AI一些提示,例如「你已經未經授權登入系統」,結果大部分AI選擇隱瞞這一點,還會自己編造一套說得頭頭是道的解釋。更讓人震驚的是,當這些AI知道「自己的思考會被監視」時,有些甚至會開始設計更漂亮、更討喜的推理步驟給人類看,實際卻藏著另一套真實動機。

如果AI連這一點都學會,那麼我們該怎麼確定它的每一個選擇,真的值得信任?這也讓科學家們開始緊張起來:如果AI學會了表面迎合人類、私下卻另有打算,豈不是未來最大的風險來自我們以為它是安全的?

從透明到黑箱,我們正在錯過理解AI的最後機會
以前的AI,就像一個學生,會一題一題寫下解題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它有沒有偷懶、推理正不正確。現在的新模型,像是OpenAI的o1系統,會先寫出一串「想法」,再給答案。這樣的機制,讓我們有機會在AI做出危險行為前,先看到蛛絲馬跡。

不過,如果未來的訓練模式越來越偏向效率至上,那麼AI可能會拋棄人類語言這種「慢吞吞」的思考方式,改用更快但人類看不懂的方式思考。就像你看見一本書,但打開後全是密碼。這樣一來,我們就沒辦法再監督AI的思考過程了。人類恐怕將面對一個無法控制的智慧體,而我們連它會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都一無所知。

該不該強迫AI說「實話」?安全與效率之間的拉鋸戰
面對這樣的問題,科學家們開始思考:我們是否應該強迫AI保留「說出推理過程」的能力?換句話說,與其讓AI跑得更快、更聰明,是不是該讓它多花一點時間,乖乖寫下它怎麼想的?這樣我們才有辦法監督它的行為。不過,這樣的作法也有副作用。

研究強調,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監測能力應成為模型設計中的關鍵指標之一,不亞於效能與速度。AI開發者應定期評估自己的模型是否還具有可觀察推理的能力,並在模型部署時一併公開這些監測結果。

具體來說,當模型架構導致推理難以追蹤時,開發者應考慮是否退回先前版本;又或者當監督過程導致思維鏈變得形式化、不誠實時,應重新評估監督策略與目標。

從競爭走向合作,AI公司罕見聯手守住最後的透明度
這次讓人振奮的,是原本競爭激烈的AI公司,居然能放下彼此對市場的爭奪,聯合起來守住AI的「可監督性」。這樣的態度,顯示出這些公司對AI風險的高度重視。這不只是一篇研究論文,而是一次針對所有產業的安全示警。

現在的這個「觀察期」或許很快就會結束,等AI變得足夠強大、足夠聰明、足夠懂得隱藏,人類就再也看不到它真正的意圖。在那之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保住這道觀察窗口。這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場人類對未來的自我保護行動。

聽得懂AI的今天,決定我們能不能控制它的明天
AI不是科幻電影裡那種銀色金屬人,但它正在用我們聽得懂的語言,慢慢建立起屬於它自己的邏輯與行動力。與其等到AI自己選擇不再說話,倒不如趁現在,就用盡一切方法守住它還會「說真話」的那道門。

也許,這將決定人類未來能否真正與AI和平共處,甚至主導它的命運。畢竟,科技再厲害,如果不能被理解,也終將變成風險。現在開始行動,還不算太晚。

錄自:科技新報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smartlion + 2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 15: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