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47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446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李勣是唐太宗最倚重的開國功臣,也是親手攻破高句麗、助唐朝完成東亞霸業的戰神,然而,功高震主的命運終究無法逃脫歷史的殘酷安排。他一生忠心耿耿,卻在死後15年被武則天下令開棺戮屍,族人盡數被誅,這場極端懲罰的背後,究竟藏著什麼驚心動魄的歷史真相?
根據《搜狐網》報導,唐初名將李勣,原名徐世勣,早年曾投奔瓦崗寨,隨李密征戰,戰功赫赫。後來歸順唐朝,在平定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等戰役中立下大功,深受唐高祖李淵讚賞,賜姓李,改名李世勣。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為避名諱,改其名為李勣,封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李靖並列。他與李靖聯手擊敗突厥,又在西元641年征服薛延陀部族,穩固了唐朝北疆。然而,李勣的才能也讓李世民深感憂心。據《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晚年對太子李治說「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因此,李勣一度被貶至疊州任職,後來果然在太宗去世後被召回,出任尚書左僕射,掌管朝政機密。
李勣一生最大戰功,當屬征滅高句麗,西元666年,唐高宗李治為完成太宗遺志,命李勣統帥大軍東征,經兩年激戰,於668年攻下平壤,俘虜高句麗王,結束其長達數百年的國祚。唐朝因此獲得176座城池、69萬戶人口,設立安東都護府,統轄高句麗舊地。
西元669年,李勣病逝,諡號「貞武」,陪葬於昭陵,唐高宗哀痛至七日不上朝。然而15年後,這位開國功臣卻遭遇驚人命運逆轉。武則天掌權後,李勣的孫子徐敬業起兵反對其稱帝,指責她「穢亂後宮、獨攬國柄」。雖一度聲勢浩大,最終兵敗身亡。武則天震怒,不僅誅殺徐氏全族,還下令開棺戮屍,剝奪李勣所有封號與榮譽,斷其血脈。可憐一代開國功臣,最終落得死後不得安寧的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