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9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199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這是道教從產生就逐漸形成的宗教思想基礎,但這最初是從人的社會問題導出的。“對於苦行修煉的道教徒來說,變成神仙,意味著從那必死的情狀中挽回身軀。同樣,人們大都希望能夠進入那超越凡世的天國,很多人相信現存的世界本身正在走向不可避免的毀滅,並在此過程中不斷地變得更加邪惡。這些信仰無疑增強了他們超越現世的願望。在這種意義上,對於世俗世界的否定性情感,有時比對於更高目的積極渴望對促使道教徒從事禁欲苦行(asceticism)所產生的驅動力更大。在從漢末直到六朝社會衝突廣泛存在的背景下,這種悲觀厭世的情緒尤其可以理解的。”#1
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馬克斯。韋伯指出,基督教的條行生活及其所指向的來世理想,對於西方文明的演進產生了重大演響:“修行生活試圖使人服從一個至高無上的、帶有某種目的的意願,使他的行動得到經常的自我控制,並且讓他認真思考自己行為的倫理後果。於是修行生活從客觀上說把僧侶訓練成為為上帝的天國而服務的工人,由此推進一步,從主觀上看,也確保了他的靈魂得救。這種積極的自我控制構成了聖。伊納爵‘修行’的目的,以及其他一切合乎理性的修道士美德的目的,也是清教最高的實際理想。”#2清教徒所奉行的禁欲主義生活方式的來世目的,正是韋伯所認定的那個導致資本主義精神在清教徒中興起和發展的根源。
道教以得“道”為其最高追求,得道乃成神仙。什麼是神仙?道教認為,一個人按照特定的方法修道煉養,就可望變成超越社會和自然壓迫、神通廣大、變化無方、長生不死的人,即神仙。古代神仙思想中對神仙的智慧和能力的全能化描述,說明中國古代神仙思想文化中,包含著對於通過智慧獲得存在之自由狀態的無限追求。這是有利於科學思想從宗教母體中孕育發展出來的文化因素。進一步說,對神仙的智慧和能力的全能化描述,實質隱含的是對於人類認識能力之無限性的一種承認,其中有值得肯定的積極的合理思想內核。尤其是當古代神仙思想與道家思想中修道得道將具備更大的認識能力的思想,與道教思想相結合,這種合理的思想內核再次得到了肯定,獲得了發掘這種合理內核的可能手段。
按照道家思想,“道”的特點是‘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3用道教思想家的說法,就是“夫道無所不在,所在皆通。”#4因此,修得了“道”,就意味著獲得了認識宇宙、把握終極命運的能力。儘管其中不免有膨脹人類智慧和能力的宗教特性,但它始終卻是圍繞人類自身存在及其自由這一理想而展開。葛洪說:“今世之舉有道者,蓋博通乎古今,能仰觀俯察,歷變涉微,達興亡之運,明治亂之體,心無所惑,問無不對者,何必修長生之法,慕松喬之武者哉?”#5此言從一個角度本質性地道出了道教認識方法目的上的現實主義傾向。此外,道教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6的著名思想,意味著人是認識和把握宇宙和人生的主體,它使道教的認識論建立在現實邏輯的基礎上。基於這種認識,道教長期探索試圖通過人類自身的努力把人類改造為全知全能、超越一切束縛的絕對自由的超人(神仙即是這種理想人的符號化)。#7我命在我,人人皆可學成神仙的思想,深刻地反映出道教對於人類認識能力的普遍承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