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8-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80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90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川普關稅強迫日本放寬條件導入Ford F-150?大型美式皮卡恐水土不服
編輯 Alex
2025 年 8 月 12 日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再度高調宣稱,日本將在最新修訂的美日貿易協議下開始進口Ford F-150全尺寸皮卡車,並降低美製汽車進口安全檢測與關稅。然而,多方分析指出,即便貿易規則有所放寬,美國大型皮卡與SUV在日本與歐洲市場仍面臨道路狹窄、停車空間有限及消費者偏好緊湊型車款等先天劣勢,恐怕難以打開銷路。
川普在接受CNBC電話專訪時表示:「他們(日本)要買我們的車,要買非常漂亮的Ford F-150,這款車在美國很受歡迎,我相信在日本也會很暢銷。」他並形容F-150「非常美麗」,預測在日銷售將「非常成功」。
根據協議,美日雙方同意日本接受美國汽車安全標準,美方則將汽車及零組件的關稅從目前合計27.5%(原有2.5%加上川普時期加徵的25%)降至15%,但雙方對細節理解出現落差。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廣島記者會上坦言:「達成協議比真正落實還容易得多。」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已於本週前往華盛頓,要求美方如期在週四前落實15%上限關稅,但美國近期公布的行政命令顯示,該15%上限僅適用於歐盟,未涵蓋日本,令日方憂心協議履行存疑。赤澤強調:「關於這個稅率有很多細節需要討論,我們希望進一步確認。」
此外,川普還宣稱,日本將作為協議「簽約紅利」在美投資5,500億美元,並保留九成利潤。然而,日本方面澄清,實際直接投資僅占1%至2%,其餘為貸款與貸款擔保,多數由民間企業主導,且須對日本本身有益。
Ford早在近十年前便因大型車需求低迷退出日本市場,至今仍未重返,F-150車寬約2.4公尺(不含後視鏡),在美國寬闊道路與高速公路上表現得心應手,但在日本狹窄街道與緊湊停車格中卻顯得笨重。日本國土交通省2012年數據顯示,當地雙車道道路寬度多數不足4公尺,約半數家庭擁有的車輛寬度小於1.5公尺,以便靈活穿行。
2023年,日本新車銷售總量約370萬輛,其中三分之一為輕自動車(K-Car)這類車輛體積小、燃油效率高,且美國車廠幾乎未涉足,美國車在日本新車銷售市占率僅約6%,去年僅賣出570輛Chevrolet、450輛Cadillac與120輛Dodge,與德國豪華品牌的數萬輛銷售相比相差懸殊。
業界人士指出,美國車常被認為油耗高、車體龐大且多為左駕,與日本右駕習慣不符,增加了日常使用難度,雖然GM通用已自2021年起為Corvette提供右駕版本,並計畫推出右駕Cadillac電動車系,但Chevrolet在日本一年銷量仍不到千輛,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歐洲,Ford在當地的暢銷車型多為小型車,如Puma與Fiesta,但近二十年來,美國車廠逐漸轉向生產大型皮卡與SUV,與歐洲市場偏好背道而馳。
Ford在歐洲的銷量從2005年的126萬輛驟降至2024年的42.6萬輛,市占率從8.3%跌至3.3%,GM則在2017年退出歐洲市場,直到去年Cadillac才以Lyriq重返,但全年銷量僅1,514輛。英國豪華美車經銷商Clive Sutton坦言,像Cadillac Escalade這種巨型SUV在倫敦市中心幾乎找不到合適的停車位,但仍吸引少數追求稀有性與身份象徵的買家。
相較之下,Jeep因提供右駕版本並塑造越野、戶外形象,已連續十多年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美國品牌,去年銷量接近1萬輛。據外媒報導,日本42歲的美容院老闆新田雪美原本駕駛輕自動車,後來被Wrangler的外型吸引,已經換過兩台限量色版本,並計劃再換第三台。她笑稱:「雖然油耗高,但轉售價不錯,可以換不同顏色的車。」
多位專家一致認為,美國車若要在日本與歐洲站穩腳步,關鍵不在於關稅,而是車款是否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與環境條件,隨著F-150進口消息引發市場關注,外界普遍認為,即便新協議最終落實,這款美國最暢銷的全尺寸皮卡要在「小車王國」日本闖出一片天,恐怕仍是一場硬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