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5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275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清乾隆年間遭逢林爽文事件,六張犁庄(今竹北六家地區)林先坤公因率子弟兵丁防禦,並聯合王廷昌公、陳資雲公、劉朝珍公等數股粵眾之力,奮勇抗敵,厥功至偉。征戰中,犧牲成仁義民軍先烈達兩百餘人,獲乾隆特頒親筆「褒忠」敕旨,以為獎勵。其後林先坤公邀集地方領袖劉朝珍公、王廷昌公、黃宗旺公、吳立貴公等人,倡議建廟崇祀,以慰先烈在天之靈。
義民節傳統的祭典儀式有:起燈篙、放水燈、挑擔、黑令旗回娘家、大士爺等,由位於新竹、桃園地區的15大庄輪值主普舉辦,迄今超過230年。祭拜的儀式遂延續成為臺灣客家人獨特信仰,也讓義民爺成為標準的臺灣地方神明。由於義民節在農曆七月間,因此常與鬼月中元祭典一起舉行,結合了中元節普渡眾生的悲天憫人情懷,也融合尊祭保衛鄉土犧牲生命英靈的神聖意義。每年七月,全臺各地的義民廟都會舉辦義民祭活動,而新埔義民廟由於是全國各地義民廟的本廟,代表著客家的信仰中心,每年新埔義民廟所舉辦的義民祭,不但歷史最悠久、場面最盛大、最具代表性、最受到重視,全台義民分廟更會齊聚回娘家,在祭祀活動中傳承義民爺的忠義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