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技] 顛覆百年化學常識 固體「氫化金」問世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8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媒體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原文網址:https://www.epochtimes.com/b5/25/8/15/n14573896.htm
 
美國能源部旗下SLAC實驗室與其它國際最近做出固態「氫化金」。(shutte圖為金塊。(PARK JI-HWAN/AFP)

更新 2025-08-15 9:56 AM

【大紀元2025年0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瑞昌綜合報導)過往,黃金被視為地球上最穩定的物質之一。不過,國際頂級研究團隊在一次極端特殊的實驗中,意外看到金與氫融合後產生新性質。這項發現不僅為理解行星、恆星內部的核融合等極端環境提供新視角,也為探索新材料鋪平道路。

金是活性最低的金屬之一,它與氫的相互作用最近才被深入研究和關注。雖然有機金屬化學的最新發展已經成功合成了氫配合物,但大部分都是在氣相或液態氦溫度(-269°C)下進行。由於金與氫在常溫常壓下無法形成固態的氫化金,而且科學界對其特性所知甚少。

美國能源部旗下的(DOC)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科學家,在研究極端高壓高溫下鑽石的形成過程時,意外地合成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固體「氫化金」,它是一種完全由金和氫原子組成的化合物。

此發現挑戰了黃金作為目前已知最惰性金屬之一的傳統認知,並為研究「緻密氫」打開了新途徑,有助於科學家理解行星內部結構與核聚變(核融合)過程,也為發覺新材料鋪平道路。這項研究結果於8月4日發表在《應用化學國際版》上。

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碳氫化合物(由碳和氫組成的化合物),在極高的壓力和高溫下形成鑽石需要多長時間。他們將碳氫化合物樣品擠壓到40 GPa以上時(比地函內部壓力更大),並用X射線脈衝反覆撞擊樣品,使樣品加熱超過1700°C(3500°F)。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了X射線的散射圖譜,來解析樣品內部的結構變化。結果如研究團隊預期的那樣,散射圖案顯示碳原子形成了鑽石結構。不過,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氫原子竟與作為容器的金箔發生反應,形成了一種固態的氫化金。

氫是最輕的元素,其散射X射線的能力較弱,因此用X射線難以進行研究。然而,研究人員觀察到,在這種極端條件下氫會進入一種緻密的「超離子」狀態,讓原本穩固的金原子晶格變成六方最密堆積(hcp)結構,從而讓氫原子能自由穿梭其中,變成一種氫金化合物。

此外,電腦模擬還表明,在更高的壓力下會有更多的氫融入金的晶格中。不過,他們發現這種氫化金只能在極高的壓力和溫度下,才能形成穩定的氫化物,若溫度冷卻金和氫就會分離,而金的晶格也會恢復成原本的立方晶系(fcc)狀態。

研究人員指出,氫化金的出現,提供他們一種研究緻密原子氫的獨特方法,包括有助深入理解宇宙中那些由緻密氫構成的行星,或洞悉像太陽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過程提供新見解。

他們還表示,這項研究不僅為研究緻密氫鋪平了道路,也為探索奇異的、先前未知的化合物提供了途徑。同時開闢了高壓化學的新領域,並啟發科學家在地球研發出可行的核聚變技術。

領導這項研究的SLAC研究員蒙戈·弗羅斯特(Mungo Frost)對SLAC實驗室的新聞室表示,「我們可以用金晶格來觀察氫的行為。這結果很出乎意料,因為黃金的化學性質通常非常平淡且不活潑,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這些實驗中用它作為X射線吸收劑。」

他接著說,「不過,結果表明在極端條件下,當溫度和壓力的影響開始與傳統化學反應競爭時,就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化學反應,從而形成這些奇異的化合物。」

「重要的是,我們能透過實驗和模擬工具,模擬特殊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狀態,是否擁有其它特殊的性質。」此模擬框架還可以擴展到金氫化物之外,SLAC高能密度部門主任、光子科學教授、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齊格飛·格倫澤(Siegfried Glenzer)說。

該研究由一個龐大的國際團隊共同完成,包括來自德國羅斯托克大學(Rostock University)、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公司(European XFEL)、德累斯頓-羅森多夫亥姆霍茲中心(Helmholtz-Zentrum Dresden-Rossendorf)、法蘭克福大學(Frankfurt University)、拜羅伊特大學(Bayreuth University)。

另外,還包含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斯坦福材料與能源科學研究所(SIMES)的研究人員,且部分工作得到了美國能源部(DOE)科學辦公室的支持。

責任編輯:林妍#
=================================================================
感想:在極端的條件和環境下,才有機會產生一般在自然界難以發現的化合物。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8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酷喔!  金屬與氣體結合, 長知識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5 19: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