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3-31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40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72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媒體來源:台灣大紀元
原文網址:https://www.epochtimes.com.tw/n480567/
更新:2025年08月15日
左為立委莊瑞雄、右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中選會提供)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核三重啟公投將於23日舉行,中選會15日舉行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核電的好處,如價格低,更提到台灣低碳發電僅17%,若台灣發電存在高碳含量,產品在國際會失去競爭力;反方代表莊瑞雄分享當地人看到核三廠是心驚膽跳,重啟核三如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未來就是核二,也提到若核三發生災變的話,台灣的糧倉將會淪陷。
童子賢說,台灣需要價格實惠、高品質且穩定、降低污染和不排碳的電。先進半導體晶片製造、AI伺服器製造、AI筆電製造等都是台灣強項,但這些產品、正在規劃中的AI運算中心等,有了AI運算中心才能實踐算力即國力的策略,產品跟策略都需要不排碳的電。
童子賢提到,全世界在二年內要開徵碳稅,如果台電的發電一直存在很高的碳含量,到時被課稅的產品在行銷國際時會失去競爭力。
童子賢指出,最近聽到反核人士說,核三發電一年約佔6%,發電量小,不值得重視,但在2024年,太陽能只佔5.3%、風力發電只佔3.6%,遠遠不如核電,所以這6%對台灣來說非常珍貴,不僅便宜實惠,還是不排碳的電力。
童子賢認為,台灣過去因為反核政策而付出代價,碳排在過去二十年漸趨嚴重,台灣去年的低碳發電只剩17%,這在全世界算是後段班,有人說,是不是因為台灣這十年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所以用電特別多?不對。
童子賢解釋,台灣過去十年用電成長11.8%,但全世界是25%,台灣近十年碳排放越來越嚴重就是因為反核,台灣1986年時的不排碳發電比例達62%,前總統李登輝時期為30%、前總統陳水扁和馬英九時約20至22%,去年只剩17%,核三廢除後只剩12.8%。
童子賢強調,不是政府不努力,而是台灣要承認的事實就是台灣土地狹小,土地寸土寸金,不可能承受太多綠能衝擊,所以為何不讓核電、綠電合作一同幫助台灣呢?
來自屏東的莊瑞雄表示,核三營運了四十年,本來時間到了就必須除役,若要重啟就需要有不同的重啟程序,全世界到現在沒有一個核電廠有過重啟的紀錄,他同意經濟發展、減碳、地球暖化等,但誰來救他的故鄉?
莊瑞雄以「兩顆大鳳梨」形容核三廠,他說,外地人看了會覺得好玩,但當地人看的是心驚膽跳,童子賢的想法是科學、理性、務實,但怎麼會在國家公園旁邊動工興建核三廠,這一點都不理性、科學,「四十年了,可以放過我們了嗎?」
莊瑞雄直言,重啟核三如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接下來就是核二、核一、核四,立委黃國昌日前拜會台北市長蔣萬安,蔣萬安說台北市缺電,所以贊成核三繼續延役,台北市缺電卻要核三繼續發電,屏東人想問,台北旁邊有核一、核二,公平嗎?
第二輪時童子賢提到核電與綠電的價格差異,他說,根據台電報表,核電一度電是1.42元,風電一度是6.59元,光電一度是4.87元,核二、核三一年可貢獻台灣三百億度以上的電,台電用核電一年可省1千到1千5百億,四年省下的錢相較於一年的國防預算不惶多讓。
童子賢指出,法國總統、德國總理曾抱怨美國趁著俄烏戰爭把天然氣價格漲了四倍,而法國的天然氣僅佔5%、德國為13.9%,所以他只能說台電的決策非常勇敢,去年用了42%天然氣發電,未來準備提升到50%,原因在於背後隱藏著反核的思維。
童子賢直言,台電領導人如果只顧政治正確,不顧發電成本效率,會持續在未來繼續帶給台電、政府沉重的財務負擔,也會影響台灣經濟跟高科技的影響力。
莊瑞雄強調,世界潮流是追求安全,哪怕很多國家在發展核電,但這些國家強調的還是核安第一,核廢料怎麼解決那是國際上重中之重、每天都在傷腦筋的事情,所以真正的世界潮流是在講核安、核廢料怎麼處理。
莊瑞雄回憶,福島發生災變時,全世界把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地的農產品全部禁止進口,歐盟前年才解禁,台灣去年才解禁,而且進來還要做輻射檢測,若核三廠發生災變,台灣的糧倉從墾丁到嘉義將會全部淪陷。
====================================================================================
感想:擁護核能和反對核能的民眾都有他們的理由。目前的能源種類都有其優缺點,沒有完美無缺的,在評估風險和成本之後,可能才能去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