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30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507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緣起中道」即「佛道」
「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也是佛教異於其他宗教、哲學、思想的最大特性;「中道」則為佛教的根本立場,也是佛法不共世間法的特色之一。能夠體證「緣起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義,就能見性成佛。
當初佛陀就是因為證悟「緣起」而成道,「緣起」說明宇宙萬法都是由因緣和合所生起,其自性本「空」,因此稱為「緣起性空」;「緣起性空」也就是諸法實相,懂得「緣起性空」的諸法實相,就不會偏於「空」,也不會執著「有」,這就是「中道」的般若智慧。所以「緣起、空、中道」其實是同一個意義,都是在說明「諸法實相」,也就是佛陀所證悟的法身般若,故而《稻稈經》說「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
這裡所謂的「見佛」,並不是指一般佛教徒修行感應,見到佛陀靈異現身,而是說如果我們能從緣起法中通達諸法的空性,就會知道「緣起」而有的一切法虛幻不實,如此就能從緣起法中見到諸法的「空性」,這就是佛陀的法身,因此《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陀的法身,其實就是眾生個個不無、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換句話說,能夠見到佛陀的法身,就能見到自己的真心本性,就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禪宗所謂的「見性成佛」。由此可知,欲成佛道,必須諦觀「緣起」,這也正是大師雖然主張「一切佛法都是人間佛教」,卻重在「緣起中道」之真理闡揚的主要原因。
再者,佛教雖然有浩如煙海的千經萬論,但其實都是從「緣起」開展出來的;如《楞嚴經疏》說:「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佛教的經典雖然多如汗牛充棟,但是佛陀一代時教所說的空有、無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等教法,可以說都是為了詮顯「緣起」思想所作的方便教說。
例如,當初佛陀雖然是證悟「緣起」而成道,但是緣起法則深奧難解,佛陀成道後,為恐驟然宣說,會使一些尚未起信的眾生望而生畏,所以在初轉法輪時,佛陀以「四聖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
四聖諦與緣起、三法印,是構成佛教教義的三大綱領,名稱雖然不同,意義卻是相通的。因為緣起論的主要內容是十二緣起,而三法印是緣起論的思想基礎,四聖諦則是緣起論的具體型態;三者都是初期佛教的根本思想,以後的經論,莫不由此開展而來,因此大師在《佛教叢書》裡,特將緣起、三法印、四聖諦,歸類為「佛教的根本佛法」,並且分篇介紹。大師認為,若能理解三者,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