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8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503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事待理成,果從因生
空有融和,就是一種中觀的般若智慧。大師認為,生活中懂得「空有一如」,日子才會過得安樂自在,因為有了「空有一如」的中觀般若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間實相,遇到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碰到結果就知道「果從因生」;知道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的道理,遇事自然不會怨天尤人,而懂得從原因上去追查,如此才能根本解決問題,才能發揮能量,才能顯現佛性。所以「緣起中道」、「空有一如」的思想闡述,是「人間佛教星雲學說」很重要的精神內涵。
其實當初佛陀宣說「緣起」,本來就是為了對治眾生執於空有二端的弊病;唯有離於空有二邊,才能印證「中道實相」,也就是「空有一如、真俗不二、色心並舉」的真諦。
所謂「色心並舉」,大師指出,《華嚴經》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宗主張三界都是一心所作,也就是說,客觀的世界,須有主觀的心照射之,方能現出客觀事象。而且客觀的世界映入我人眼中,由主觀加以認識,全憑心智,所以《般若經》說:「於一切法,心為善導,若能知心,悉知眾法,種種世法,皆由心生。」離卻心識,則無萬象可談,所以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佛法以一心統攝諸法,並不落於一邊,而是借現實以啟發心靈,本心靈以照見現實,這就是不偏唯心、不偏唯物,色心並舉的中道觀。
所謂「真俗不二」,大師說,佛法分真、俗二諦,真諦又名第一義諦,或勝義諦,是出世間法;俗諦又名世俗諦,是世間法。佛陀的一代時教,不出此二諦法門,《中論・觀四諦品》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二諦是佛法的綱要,所謂空、有,都是依此而開顯的。佛說二諦的本意,是為了引導眾生趨向中道,但後世論師由於見解、觀點上的不同,強分空有、真俗,而有「真空俗有」與「真有俗空」的說法。事實上,二諦是從不同的認識而安立的兩種真實,雖然不是彼此無關,但卻是各就所見而說,如同一現實的世界,凡夫見之,視為實有,這就是世俗諦;聖者灼鑑,知其是空,這就是真諦。所以,即真即俗,二諦無礙,這就是中道的旨趣所在。
所謂「空有一如」,大師認為,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的假有,本性是空,因此我們不要從假相上執有,應該從假有中認識空性,但是也不能從空性中執空。因為儘管緣起法是幻有、假有,但也並非虛無,我們可以從空性中看到妙有,所以真正了解緣起法的人,不會在一切法上執著實有,所謂「色即是空」;也不會在一切法上執著虛無,所謂「空即是色」。如此悟入非空非有,空有不二,就是中道。
綜上所述,可知「色心並舉」為不偏唯心,亦不偏唯物的中道觀,因此大師一向對「真常唯心、虛妄唯識、性空唯名」等各宗各派的主張,都是兼而弘之。此外,「真俗不二」就是既是真諦,亦是俗諦的中道思想,因此對於過去有人質疑,人間佛教所從事的各種弘法事業與活動,是世俗諦的佛教;對此大師認為,「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因此強調「第一義諦是人間佛教,世俗諦也是人間佛教」。至於「空有一如」,則是指不執空、不執有的「真空妙有」。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