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符法的歷史研究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1: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符法的歷史研究

道教符法是指道教的符籙、靈圖、念咒、掐訣、步罡、雷法等法術。在道教科儀齋醮、煉養修持中,隨時隨地都可見到符法的應用。可以說,無符無法不成道。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法一類的巫術起源甚早。在世界範圍內,符法類器物是人類史前文化的一個重要類別。

1906年,考古學家在前南斯拉夫的溫卡發掘了350座史前的墓葬,在陪葬品中最豐富的就是用各種材料製成的符咒物,如雕成人面形狀的耳環、飾有人頭和蛇的青銅扣針,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乃是人類考古史中罕見的。世界範圍內考古發現的洞穴繪畫和器物上的裝飾圖案,是各地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宗教崇拜物,遍佈西歐、中歐、美洲以及東南亞、遠東地區,題材與形式各具民族特色,顯示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道教諸多符法中,以符咒罡訣為要。道教的符籙來源於中國上古的巫術、戰國的陰陽五行家以及秦漢的方士與讖緯神學。從東漢張陵開創五斗米道、張角開創黃巾太平道之始,道教就充分利用符咒之術作為其佈道濟世的主要手段。


符籙是從凡入聖的必需信物,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在當代的研究中,曾由於對道教符籙的誤解造成嚴重錯誤。典型的事例有三:

(1)1980年,湖南石門縣夾山寺奉天玉和尚墓中,發現了一通刻有道教符籙的壙符碑,眾多歷史學家因為無法解讀,錯誤認為碑中隱喻著“闖王陵”三個字,夾山寺即為闖王李自成最後的歸宿處,並依之建造了闖王陵。

(2)2004年,貴州鎮寧發現了一枚古代銅印,經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館員、文物鑒定專家孫曉虹鑒定,得出結論為漢代銅印章。這枚被一些專家、學者鑒定為兩千多年前的“夜郎王印”,引起極大轟動。然而,此印實則為道教的“北極驅邪雷霆都司印”。

(3)《封面新聞》2018年8月10日報導,四川宣漢已發現5317個巴人文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嚴志斌教授認為:通過實地考察之後,之前的懷疑打消了,宣漢的祭司文字要定型、注義、分類,還可以申報科學技術獎。然而,所謂的“巴人古文字”“祭司文字”,卻是道教的雲篆符文。


赤明丹光玉曆寶章

釋文:浩劫開神運,龍文泛赤霞。八威奔電激,九鳳破凶邪。煉度丹皇室,飛升元始家。炎明常繼照,靈慶襲晨華。

咒術也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現象之一,與人類原始社會廣泛流行巫術緊密相聯。眾多人類學者的考察表明,在世界範圍內任何民族的古代巫術中,都非常重視咒術的作用。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必須要懂得巫術,以對付鬼神惡魔。而巫師們正是通曉巫術、溝通鬼神的專業人才。他們在特定場所,使用咒術、舞蹈、歌曲等,來取娛天神、降魔驅鬼。在原始人看來,聲音也來自超自然的神秘世界,所以它具有識破並摧毀鬼魔的能力和溝通神靈世界的能力。道教中的罡,指步罡踏斗。相傳為大禹治水禁神而創,故又稱禹步。

法師假十尺見方的土地,鋪設畫有二十八宿星象的罡單,作為九重之天;然後,在罡單之上,腳登雲靴,隨著道曲,沉思九天,按斗宿之象,默念咒訣,徐步踏之,以召請神將,伏魔降邪,或者神飛九天,奏達表章。道教認為祈禳北斗、步罡踏斗可以消災解厄、保命延生。道教符法在施行之際還要運用各種指訣。此種法術稱為掐訣、法訣、斗訣等,是法師用手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按某些部位、穴位,或手指之間互相結合成一些固定的姿勢,從而起到內聚精氣、外召神鬼的作用。在祭祀儀式活動中,運用手指的交化多端,構成了形形色色的式樣,是法師在宗教活動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肢體語言。其包含的深義,一為教義規範之表記,一為道祖、萬神境界與靈力的象徵。

步罡踏斗圖龍虎山秘傳指訣圖符法研究涉及道教神學、道教圖像學、道教科儀、道教內修,涉及中國文字學、語言學、考古學、人類學、行為學、社會學以至醫學、養生學等多種學科。對道教符法的研究,可以從宗教人類學、宗教心理學、宗教社會學等多個維度進行,運用歷史學、宗教學、考古學、人類學、圖像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學科的理論範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即關注這類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如《道教符籙派諸宗概述》《論道教符籙的分類:兼及符籙與中國文字的關係》《符籙咒術與中國傳統文化》《關於湖南石門夾山寺壙符碑的說明》《道教符籙的起源與演變》《符籙的種類與結構》《符籙的功用與原理》《符籙的影響與地位》《略考巴蜀地區的道教法印》《天書雲篆:道教符籙的文化闡釋》《“夜郎王印”還是“道教法印”:貴州鎮甯銅印的考辨》等,並出版了《道教法印秘藏》《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與思想》兩本專著。我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符咒罡訣:宗教人類學的解釋》從不同的角度剖析道教符法的歷史發展、基本特徵與社會影響,力圖得到一些清晰明確的結論,以促進當代道教研究朝著縱深方向發展。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4 04: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