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1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職場資訊] 突破年齡門檻 推動退休再就業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8-23 20:10: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口趨勢下,台灣缺工問題日益嚴峻。即使企業抱有年齡歧視,但迫於現實壓力,也不得不擴大晉用中高齡者,包括退休後重新再就業的中高齡者、失業的中高齡者、以及延後退休的在職中高齡者。

  然而,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所有行職業的年齡門檻都同時鬆動。不同條件的勞工、不同的行職業別,年齡門檻的突破一定有先後之別,有的快一點、早一點,有的慢一點、遲一點。在促進中高齡就業時,必須瞭解這個節奏。



退休後再就業的演進趨勢

  中正大學教授崔曉倩針對2008-2017年間,「請領勞保老年年金後有就業投保記錄者」(即退休後再就業的中高齡者)所做的研究,得到幾個重要發現:

  ●退休後再就業者的比率一路升高,從2008年的12.98%增長到2017年的19.42%。

  ●退休後再就業者有很大部份是回到原本任職的事業單位,2017年時比率高達45.74%。

  ●比較退休後「有再就業」和「無再就業」這兩個族群,前者在退休前的平均年資和薪資都明顯高於後者。在退休前平均年資方面,「有再就業」者是27.09年,「無再就業」者是21.49年。而在退休前平均薪資方面,「有再就業」者是35,232元,「無再就業」者是29,066元。

  ●把退休後有再就業者,再分成回到「原事業單位」和轉到「非原事業單位」兩大族群,回到原事業單位者在退休前的平均年資為27.90年,退休前的平均薪資為36,711元,都高於轉到非原事業單位的人。

  ●從行業別來看,退休後再就業者佔該行業中高齡勞工比率最高的是「支援服務業」,即保全、旅行社、人力仲介等。

  ●原本中高齡勞工比率就偏高的行業,通常退休後再就業者的佔比也較高。除了支援服務業外,包括「營建工程業」、「運輸及倉儲業」、「不動產業」都是如此。但金融業卻是例外:雖然員工平均年齡偏老,但其中退休後再就業者所佔比率卻極低。


管理職∕高技術∕體力工較有機會

  從崔曉倩教授的研究結論,我們可以衍伸出幾個推論:

  (1)退休後順利再就業者的年資與薪資較高,意謂著管理階層和資深熟練技術人員,比較有機會退休後繼續受聘貢獻專長。但是從行業別來看,退休後再就業者佔比偏高的保全、營建、運輸倉儲等行業,都是體力性藍領工作居多,由於青年世代不願投入,年齡斷層造成從業人員嚴重老化,業界甚至必須聘用退休族群。綜括言之,高階(管理職∕專業技術人才)和低階(體力工)較有機會退休後再就業,而中階(非管理職∕無特殊技術的白領工作者)較為困難。

  2015年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受僱員工動向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見下表)。雖然調查項目是「工業及服務業廠商短缺員工考慮僱用年齡」,而非對於退休後再就業者的僱用意願,但同樣可看出企業面對中高齡求職者,比較願意接納高階(管理/專技)人才與低階(體力)勞工,對於中階人力的接納意願較低。

 

   與原事業單位維持良好關係

  (2)退休後再就業的捷徑就是「走回頭路」,回到原先任職的事業單位。因此在退休前留下良好的工作記錄、退休後與老東家繼續保持關係至為重要。國內外各種研究都顯示,中高齡再就業最主要的求職管道就是「人脈關係」,其中與原事業單位的關係尤其是重中之重。所謂「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如果既能維持良好關係,本身又是管理職或高階專技人員,獲得「回聘」的機會就很大。

  (3)退休後再就業不只取決於企業的僱用意願,也要看勞工本身的就業意願。例如金融業的薪資與退休金較為優渥,因此退休後再就業的比率極低,乃是情理之中的事。加以金融業不像機械業、營建業那樣,年齡斷層青黃不接非常嚴重,因此政府推動退休再就業時,實無必要將金融業列入優先名單,這是筆者與崔曉倩教授見解不同之處。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smartlion + 1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15: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