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2
- 最後登錄
- 2025-9-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熱傷害會致命,醫示警「5大徵兆」: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醫師指出,身體在高溫環境下,散熱機制容易超負荷,若忽略補水、防曬與休息,可能從輕微不適迅速惡化成中暑,甚至會危及生命,一定要留意4大守則避免熱傷害,另也要注意「頭暈、心悸、噁心、肌肉痙攣、極度口渴」等5大徵兆。
夏季高溫屢創新高,外出遊玩雖然令人期待,但長時間曝曬於烈日下,恐增加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等熱傷害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任鍾稟彥說明,熱傷害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與中暑,其中中暑最為危險,若體溫迅速升高至40℃以上,可能導致意識混亂、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鍾稟彥提醒,熱傷害常見前兆包括頭暈、心悸、噁心、肌肉痙攣與極度口渴,長者、幼童、慢性病患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更需提高警覺,在戶外活動一定要特別避免「熱傷害」4大守則。
1. 避開高溫時段:建議戶外活動安排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後,並盡量尋找陰涼或室內休息區。
2. 適當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15~20分鐘小口補水一次,大量流汗時,可適量補充含電解質飲品。
3. 穿著透氣、防曬衣物:選擇淺色、輕薄、排汗材質的衣物,並配戴帽子、墨鏡,適當使用防曬乳。
4. 注意身體警訊:若出現頭暈、冒冷汗、心跳加快等症狀,應立即移至陰涼處、補水降溫,必要時就醫。
夏天是戶外活動的旺季,但要注意脫水或中暑的問題,注意周遭環境及時補充水分,才可避免熱傷害風險!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