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9-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83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937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是造成國人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健保統計顯示,台灣青光眼患者5年內從35萬人增至43萬人,成長幅度高達22%。醫師提醒,目前超過40萬人正與病魔搏鬥,若錯過治療黃金期,恐怕再也無法挽回視力。
逾半患者自行停藥錯失控制時機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呂大文指出,高度近視人口增加,加上健檢普及與診斷科技進步,讓更多患者被揪出。青光眼的成因在於房水排出受阻,造成眼壓升高,長期壓迫視神經,導致逐漸萎縮,病程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往往等到出現視線模糊或視野缺口時,已是中晚期,治療難度大幅提高。
呂大文提醒,目前青光眼治療方式以藥物為主,透過降低眼壓延緩病情,但超過一半患者會因眼部不適,如刺痛、灼熱感、視力模糊,或頭暈、噁心、心跳變慢、氣喘等不適而自行停藥,加速視野缺損,如同雪球越滾越大,愈到後期,視力流失愈快。
呂大文表示,若藥物或雷射效果不佳,醫師則會建議手術。傳統濾過手術降壓效果明顯,但恢復期長、併發症風險高;微創手術則以小傷口、恢復快見長,但降壓幅度有限,近年臨床也發展出結合兩者優點的「合併術式」,提供更多選擇。
傳統+微創合併術式傷口小恢復快
1名68歲女性患者因眼壓控制不佳,由開業醫師轉介至三總眼科,今年4月接受「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術前眼壓高於20毫米汞柱,術後穩定降至7至8毫米汞柱,目前恢復良好。她直言,術後生活品質改善許多,視線不再因壓力變化而模糊,心情也放鬆不少。
呂大文表示,這項合併手術以「內引外流、雙管齊下」為特色,兼具傳統與微創手術優點,臨床證實能顯著降壓、提升成功率,同時縮短恢復期。
呂大文強調,無論選擇何種治療,核心都是「控制眼壓、延緩惡化」,一旦視神經受損便無法逆轉,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關鍵。建議40歲以上民眾,尤其是高度近視或有家族病史,務必定期檢查眼壓與視神經,搭配醫師建議持續治療,就不會讓「視力小偷」有機可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