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5-1-27
- 最後登錄
- 2025-8-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48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359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天龍 於 2025-8-29 21:01 編輯
你有沒有在電腦後面或筆電側邊插 USB 的時候,心裡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有些 USB 埠是白的、有些是黑的、甚至還有藍的、紅的?」這可不是設計師心血來潮的調色盤,顏色其實是 USB 標準組織(USB-IF)為使用者在功能與速度上留下的暗號。
那麼,這些顏色分別代表什麼?
白色:元老級 USB
規格為 USB 1.x,出生於上古時代,速度只有 1.5~12 Mbps,當年它可是通用介面的先驅,但時至今日,插了大概只適合滑鼠或鍵盤。
黑色:經典款
USB 2.0 提速到 480 Mbps,堪稱「黑馬」一代,是最普及的版本、適合多種周邊設備,雖然不算快,但用來連接絕大多數裝置都綽綽有餘。
藍色:USB 超級跑車
此為 USB 3.0 SuperSpeed 技術,速度可一路飆到 5 Gbps,適合外接硬碟或高速傳輸需求。
紅色:USB 3.1/3.2 高速+永遠在線
速度 10~20 Gbps,堪稱 USB 家族的「法拉利」,即使電腦關機也能持續供電,手機插上去照樣能充。
黃色:有時 2.0、有時 3.0,但一律 Always On
特點是「隨時有電」,非常適合當臨時充電座。
橘色:USB 3.0 的隱藏彩蛋
跟黃色一樣「Always On」,但比黃色更稀有,偶爾在筆電或特製主機上才會看到。
理解這些顏色編碼邏輯有助於你發揮裝置效能,確保能將周邊設備連接到最適合的 USB 埠,兼顧供電與資料傳輸需求。所以下次當你在電腦背後摸索時,就能清楚知道該用哪一個埠了。
|
-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