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9-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78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844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心所法
心所法具有三個顯著的特徵:恆依心起、與心相應、系屬於心。所謂的「恆依心起」是指心王為主,心所為輔,無主不能獨立,故必依之而起;「與心相應」是指心王既起,心所亦必同時起而相應,絕無先後各出的道理;「系屬於心」是指心所雖有眾多種類,善惡又不一致,而各率其眷屬歸繫於心王之下。同時具備這個三個條件,才能稱為心所法。
六位心所
關於心所法的數量與分類,《成唯識論》中將心所分為遍行、別境、善、煩惱、隨煩惱、不定等六類。
遍行心所,包括觸、作意、受、想、思五個心所;
別境心所包含欲、勝解、念、定、慧五個心所;
善心所包含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等十一個心所;
煩惱心所(根本煩惱)包含貪、瞋、癡、慢、疑、惡見六個心所;
隨煩惱心所包含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等十二個心所;
不定心所包含悔、眠、尋、伺四個心所。
將五十一個心所歸納為六種的分類方式,被稱為「六位心所」。
心所的性質
依上述「六位心所」的分類,闡述心所在性質、空間、時間、俱生四個方面的不同,而立四種一切義:即一切性(共通於善、惡、無記三性而起)、一切地(共通於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三地而起)、一切時(無始以來,恆常相續)、一切俱(一切心所同時而生)等四種。大體而言,遍行心所具足四種一切義;別境心所具足性、地二種一切義;善僅通於一切地之義;不定僅有通於一切性之義;煩惱、隨煩惱則不具足四一切中的任何一義。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