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動物奇聞] 「四年一檢」:研究揭開17年蟬出土的體重密碼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20: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週期蟬(Magicicada)以其罕見的生命史聞名──牠們在地下以若蟲狀態度過生命的 99.5%,長達 17 年,然後僅用短短四到六週完成地面上的交配與繁殖。這種極端的生命週期如何被精準控制,長久以來一直是昆蟲學的謎題。近期,來自日本與美國的跨國研究團隊,包括京都大學的研究者,提出一項新理論,認為蟬可能透過「四年一檢」的體重門檻來決定何時出土。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報》。

研究團隊推測,蟬若蟲每四年檢查一次體重,若超過關鍵臨界值,便決定在隔年春天出土。為驗證這一假說,科學家們在美國東部不同蟬群棲地挖掘出 11 至 16 年齡的若蟲,並分析其生長、發育與基因表現。結果顯示,16 歲若蟲幾乎全部呈現紅眼,體重高於臨界值,顯示牠們正準備在翌年羽化。而同一批 12 歲若蟲中,也有少部分已紅眼且體型較大,似乎提前達到標準。相比之下,其他年齡的蟬,即使體重大,眼睛仍維持白色,顯示尚未啟動出土準備。


分別在12及16歲檢查自身體重 白目變紅目



研究團隊提出「四年檢查門檻」假說,認為 17 年週期蟬若蟲會在 12 歲或 16 歲時檢查自身體重,若超過臨界值便進入羽化準備,並在隔年春天於適宜氣溫下出土;
若未達標,則繼續保持若蟲狀態。圖中顯示了非檢查年份與檢查年份的差異,以及基因表現變化與眼睛顏色(白眼轉紅眼)所代表的生理進程。
圖/《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報》


基因分析進一步揭示,紅眼若蟬已啟動與外部刺激反應及成蟲體型發展相關的基因,但真正與蛻皮、成蟲變態相關的基因,僅在第 17 年越冬後才被表達。這與研究假說相符,指出「體重門檻」是關鍵檢測點。

然而,最令人困惑的是,蟬如何「計數」這四年週期。研究者推測,或許存在一種類似表觀遺傳的週期機制,像時鐘般精準調控。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比較 13 年蟬與 17 年蟬的差異,推測兩者之間的基因成長速率差異,可能解釋為何需要四年差距才能達到臨界體重。

這項成果不僅為解開週期蟬的演化之謎提供線索,也深化了我們對長壽昆蟲如何平衡發育、環境與基因調控的理解。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animals/20250828_03/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5 23:2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