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新發現淡水龜跨恐龍滅絕生存:硬殼飲食是關鍵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古生物學家近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地層中,發現並描述了一種全新淡水龜屬種 Tavachelydra stevensoni,其生存年代可追溯至古新世最早期(約 6,600 至 6,500 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後不久。這一發現揭示了淡水生態系如何在白堊紀末大滅絕後迅速恢復,並提供了龜類存活策略的重要線索。

該新種屬於蛇頸龜科(Chelydridae),這個家族現存僅有兩屬五種,主要分布於南美北部至加拿大南部。研究團隊指出,雖然這一類群物種數量不多,但長期以來都是北美淡水生態系的常見成員。Tavachelydra stevensoni 的完整化石包含龜甲與頭骨,發現於科羅拉多州埃爾帕索郡的 Corral Bluffs 研究區。其背甲直線長度近 50 公分,是當時區域內體型較大的龜類。


體型差異可避免直接競爭



圖片顯示了 新發現淡水龜 Tavachelydra stevensoni 的地理與地層學背景:
A 部分:丹佛盆地(Denver Basin)的地層分布圖,顯示白堊紀晚期至始新世的沉積層,其中紅星標示化石發現地(位於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東南方的 Corral Bluffs 研究區)。
B 部分:高解析度的航拍影像與地理模型,標出發現 T. stevensoni 標本的五個具體地點。
C 部分:時間與地層對照圖,顯示這些化石位於白堊紀-古近紀(K/Pg)滅絕事件後的古新世早期(約 6,596萬年至6,496萬年前)。地層中包括火山灰層、花粉帶以及古地磁極性序列,用來精確確定化石年代。
圖/《瑞士古生物學期刊》


與同時期發現的另一種小型淡水龜 Denverus middletoni 相比,Tavachelydra stevensoni 至少大出四倍,這種體型差異可能幫助牠們在地理分布重疊的情況下,避免直接競爭。地層沉積環境顯示,Denverus 可能生活在河道充填物中,而 Tavachelydra 則多出現在池塘或泛濫平原積水環境,反映了不同的棲息地選擇。

Tavachelydra stevensoni 的頭骨構造特別引人注目,具有寬闊、平坦的咀嚼面,顯示其為硬殼攝食者(durophagy),能咬碎貝類、甲殼類等硬殼生物。研究指出,擁有硬殼攝食習性的龜種,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中展現更高的存活率。Corral Bluffs 出土的其他爬行動物,如某些鱷類與多種淡水龜,也同樣表現出硬殼攝食特徵,顯示這可能是古新世初期淡水生態系的重要生存策略。

這項研究發表於《瑞士古生物學期刊》(Swiss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不僅豐富了人們對古新世早期爬行動物多樣性的認識,也突顯了飲食習性如何影響物種在大滅絕後的延續與繁衍。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animals/20250828_01/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5 23: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