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日遊神和夜遊神告誡:人在做天在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7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日遊神和夜遊神告誡:人在做天在看!


日夜遊神,是日遊神與夜遊神的合稱,又叫日夜遊巡,原是四處遊蕩的凶神,後來則演變成東嶽大帝、閻羅王、城隍爺等陰間神明的部下,監督人間的善惡,故常被供奉於東嶽廟、城隍廟等。日遊神與夜遊神一樣,都是在人世間巡遊的神,不同的就是一個在白天,一個在夜晚。

民間的說法是,這二位雖然都是監視人間善惡之事的神,卻是凶神,若人遇到了他們會倒楣的。在民間有句俗語叫“舉頭三尺有神明”,一直在人們之間傳誦。意思是告誡人們不要做虧心事,在每個人的頭頂都有神明,做了壞事早晚會受到神明的懲罰。這也是古人對於後人的一種教誨和鞭策,提醒著人們要向善,做事要光明磊落。因為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明在看著,如果心生邪念做了惡事,終將受到懲罰。

道教認為,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的神靈。對於道教來說,當人們在道觀的殿裏燒香拜神的時候,神明在供桌上方三尺的地方看著你,假如你誠心的祈願,神明會幫助你達成願望。而後又引申為神明無處不在,無論你做什麼善惡之事,神靈都會在離你頭上三尺的地方看著你。

道教最為經典的勸善書《太上感應篇》有云:“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除了三臺星君,還有三屍神在人的體內,每到庚申之日就會到天庭之上向玉皇大帝稟報每個人的罪過,減掉人的壽命。那麼什麼是三屍神呢?三屍神也叫三蟲、三彭,屍者,神主之意。上屍神名叫彭踞,住在人的頭部,會讓人頭昏眼花,牙齒脫落,令人產生欲望,思緒混亂;中屍神名叫彭躓,住在人的腹中,伐人五臟;下屍神名叫彭蹻,住在人的足部,“令下關搔撓,五清勇動,淫邪不能自禁”。“三屍神”,聽著名字就不是和善的神仙。道教的修行之人將三屍神視為修煉的一種障礙,只有除去三屍,方能飛升成仙,證道成真。除了三臺星君和三屍神以外,在民間還有日遊神和夜遊神兩位神明負責在白天和晚上四處巡遊,監察人間善惡。《山海經·海外南經》記載:“有神人二八,連臂,為帝司夜於此野。” “二八”神指的就是夜遊神。日遊神和夜遊神把人們的善惡之事稟報給東嶽大帝、城隍爺等高階神仙。在《太上感應篇》的開篇就寫道:“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道祖太上老君告訴我們,所有的禍福都是自己造成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你。這本勸善之書的核心思想就是道教的天道承負,承負的意思是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前半句是“萬事勸人休瞞昧”。這句經典之言來自《增廣賢文》,它的全句是這麼說的:“為善積福,不昧己心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孫耕。”它的意思是勸我們不要隱瞞欺騙,做什麼事都要光明磊落,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朝時期,在一個叫做崇明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黃永爵的人,江湖術士給他算命時,說他只能活到六十歲。有一次黃永爵下南洋做生意,忽然海上起了大風,船隻有傾覆的風險。在這危險時刻,黃永爵掏出身上全部金銀,找了一艘漁船前去搭救,共救下了十三個人的性命。後來那位江湖術士又遇到了黃永爵,再看他的面相是連連驚訝:“吾觀你臉上多了許多陰騭紋,你一定是做了一件大善事,不但你會活到耄耋之年。你的兒子也會考得功名利祿。”後來黃永爵的兒子黃振鳳,考中了康熙己末年會試的榜首,黃永爵自己也活到九十幾歲善終。陰騭紋就是陰德紋,道教的另一部勸善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它以通俗的形式勸人行善積陰德,久久必將得到神靈賜福。只要積德行善,文昌帝君就會在暗中護佑你,賜予你福祿壽。這也是道教所講的天道承負的體現。“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總之做任何事都不能昧著良心,頭上有神明在看著你呢!早在上古時代,中國民間傳說就有日遊神。夜遊神最早的起源來自《山海經》中的海外南經,傳說是給天帝守夜的十六個小人,手臂相互連在一起,他們出入在羽民國的東面,長著小小的臉頰,肩膀是紅色的,夜遊神行走如飛,夜行千裏,遊走八方。到了白天就會休息看不到他們。《淮南子·墜形訓》中所說的夜遊神,由十六個人變成兩個人,但是,他們也是肩臂相連,每到夜晚為天帝出巡都會呼喊著巡視。從元代開始,夜遊神演變成一個人,且是公正善良的神,每晚巡查人世,發現了冤屈的事情,就會出手相救伸張正義。若見到了奸惡之徒行污穢勾當,便記下減掉此人的福祿壽,待死後還要受到懲罰。從那時候起夜遊神有了自己的名字,喬坤。到了明代,人們對夜遊神有了信仰與崇拜,民間到了晚上,院內不能放置洗漱過的污水,要放置乾淨的清水,是為了給夜遊神的馬飲用的。到了清代,夜遊神的形象徹底顛覆,由“為人小頰赤肩'轉變成高大勇猛之神。《山海經·海外南經》載:“有神人二八,連臂,為帝司日於此野。” “二八”神,就是日遊神,郭璞注條曰:“晝隱夜見(現)。” 楊慎補注:“南中夷方或有之,夜行逢之,土人謂之日遊神,亦不怪也。”日遊神二八神的名字也很奇怪。《山海經》卷六《海外南經》說明:二八神在羽民東 。 其為人小頰赤肩,盡十六人。”這裏用了乘法,二八一十六,是說日遊神有十六 個。 郝懿行對此條箋疏道:“薛綜注《(文選)東京賦》云:‘野仲、遊光,惡鬼也 。兄弟八人, 常在人間作怪害。’案野仲、遊光二人,兄弟各八人正十六人,疑即此也。” 也認為日遊神是十六個,而且以惡鬼野仲、遊光為首。野仲和遊光是漢代民間傳說的最厲害的兩個惡鬼,因為他倆太厲害了, 人們反而用他們去鎮伏其他鬼魅,正所謂以惡制惡,以毒攻毒。清·盧文弘《群術拾補》輯《風俗通逸文》稱:“夏至,著五彩,辟兵,題曰 遊光’, 厲鬼知其名者。 永樂中(漢順帝時),京師大疫,雲厲鬼字野仲、遊光,……人情愁怖,複增題 之。” 當時人們用惡鬼野仲、遊光之名,來辟兵(避免受兵器傷害)、辟瘟疫。 也有人認為“二八神”是二、人”,“八”乃“人”之誤。《淮南子·墜形訓》曰:“有神二人,連臂為帝候夜,在其西南方。” 高誘注曰:“連臂大呼夜行。”是說日遊神有兩位,臂膀是連在一起的,有點像 連體怪胎, 日巡行時大喊大叫。但後世傳說的日遊神已沒有這些特點, 變成單個活動,而且行蹤詭秘,鬼鬼祟祟,完全是一副窺測人們隱私的“包打聽 ”角色。明代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中, 談到了當時北京民間有一種風俗,即在夜晚星光下,不能在院中放置洗濯的剩水 , 怕日遊神巡日時用這些髒水飲馬,罪過就大了。 由此看來,早在明代民間就已普遍對日遊神有信仰了。明·馮夢龍編《古今小說》記載:蜀郡益州有個秀才叫司馬貌 ,空有一身才學,到了五十歲,還不得出身,屈埋於眾人之中,心中怏怏不平。 一天因為酒醉,寫了一首《怨詞》, 其中有兩句是:“善士歎沉埋,凶人得橫暴。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 吟哦數遍,將詩稿焚於燈下。不料,此事被日遊神偵知,奏知玉帝。玉帝聞之大怒, 要治他的罪。後聽太白金星勸告,讓司馬貌代理閻王半日。司馬貌果然不凡, 半日時間,把四件大案皆判分得清清楚楚。玉帝見他能體現天地無私、果報不爽之意, 就叫他轉世為司馬懿,將三分天下收拾歸一。在這裏,司馬懿有幸當了半日閻羅王, 後轉世為出將為相的司馬懿,倒要“感謝”那個夜遊神了。 日遊神到了清代,形象已經與上古傳說有很大不同,不是“為人小頰赤肩”, 而是高大無比。若是碰到他,常會倒楣。清《醉茶志怪》中,記載了幾則日遊神的傳說。茲錄一節。 日遊神,往往為人所遇。以予所聞者言之。一在邑東關外崇寧宮前, 有王某夜行,見牆陰一物如袱,俯視乃巨靴,長約三尺許。舉頭則眉際複一靴, 大亦相等。 仰望一巨人,坐簷際,高約數丈,迭腿而坐。躊躇間,忽有一人提燈籠而來, 巨人抬其足,其人若未之見,匆匆遂過。王亦欲隨之過,巨人乃以足擋之。 相持數刻,始不見。歸家後,不數日而亡。殆衰氣所感,鬼神挪揄之也。 又某宦窩河北客合,好樗蒲(古代一種遊戲,像後代的擲骰子)。 正月間,訪友人賭戲,歸店時已三鼓,月色微明。至北關浮橋, 見鈔關東有巨人坐屋上,高以丈計,其服制仿佛紗帽寬袍,氣象雄闊。某駭, 幾不能步。視所提之燈,光小如豆,踟躇不前,俄而不見。某歸後亦無恙。古代的神話傳說,一般都是本著教育人們行善積德,不作惡事,用神來束縛人的惡念,這種理念值得傳承和弘揚。

*圖文來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6 06: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