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3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侏羅紀風暴之謎:幼年翼龍如何成為化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9-17 03:52: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索倫霍芬石灰岩層,科學家近日找到兩具保存完整的翼手龍(Pterodactylus antiquus)幼體化石,揭開一段 1.5 億年前的暴風雨悲劇。研究由英國萊斯特大學團隊進行,刊登於《Current Biology》,顯示這些小翼龍的死亡與保存方式,和當時的極端天氣息息相關。

這兩隻翼龍翼展不足 20 公分,應是剛出生僅數日或數週的幼體。化石顯示牠們的翅膀肱骨各自出現乾淨斜斷,左、右翼分別折裂。這樣的斷裂痕跡不像是撞擊,而更符合強烈風吹襲下的扭轉骨折。當暴風來襲,幼小翼龍在狂風中折翼墜落,最終被巨浪捲入潟湖,沉入湖底後迅速被細緻的石灰泥掩埋,才得以留下罕見的完整骨骼。

索倫霍芬地層以精美化石著稱,翼龍標本數以百計,但多半都是體型很小的幼年個體,成年翼龍卻極少見,且大多是零散碎骨。這個現象長久以來困擾學界,因為理論上體型較大、骨骼更堅固的動物,更應該有較高機會被保存下來。此次研究提出合理解釋:正是暴風雨的力量,造成幼體翼龍大量死亡並被集體掩埋,形成了化石記錄上的偏差。


暴風雨造成幼體大量死亡並集體掩埋,形成化石記錄偏差



圖展示了來自德國索倫霍芬石灰岩的翼手龍(Pterodactylus antiquus)幼體化石。
標本 A 與 B 可以看到完整的骨骼輪廓,包括頭骨、脊椎與四肢,翼骨的延伸也相當清楚;
C 與 D 則呈現較為破碎但仍可辨識的骨架。
右側的 E 與 F 為對應的復原示意圖,紅色標註的位置正是研究中指出的翅膀肱骨骨折部位。
比例尺為 20 公釐,可見這些幼體翼龍體型極小,大約只有一隻老鼠大小。
這些特徵支持了學者的解讀:牠們在暴風中折翼墜落潟湖,才得以被細緻的石灰泥快速掩埋,留下如此罕見的完整化石。
圖/Smyth


研究作者史密斯(Rab Smyth)指出,過去人們以為索倫霍芬潟湖本來就住滿了小翼龍,但其實牠們大多來自附近島嶼,平時並不在潟湖活動,只是遇到強烈暴風時不幸被捲入水域。換言之,這些珍貴化石並非真實的生態縮影,而是極端天氣下的「化石陷阱」。

這項發現不僅重塑了人們對翼龍化石分布的理解,也顯示出自然災害在化石保存中的關鍵角色。暴風雨奪走了翼龍的生命,卻同時留下了跨越億萬年的生動證據,讓後人得以窺見侏羅紀天空下的生死瞬間。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animals/20250908_02/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28 23: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