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9-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86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心理學家:婚姻幸福的關鍵,是先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今天之所以要更好,並不是出於生存需要,不得不跟別人比,而是你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好。
內在匱乏的人,是很難去付出愛的
「夜已深,還有什麼人,讓你這樣醒著數傷痕……女人獨有的天真和溫柔的天分,要留給真愛你的人……愛有多銷魂,就有多傷人……」李宗盛的這首歌,把愛情留給人的傷與痛,寫得非常真實與到位。其實,我遇過的個案中,那些愛的傷痕,比李宗盛寫的還要血淋淋。
有位女學員找我諮商。她向我訴說家暴的苦,她老公對她的態度非常差,經常動不動就打她。她想離婚,可是孩子還小,她不想讓孩子受到傷害,婚姻就一直這樣痛苦地維持著。
這位女學員為什麼會嫁給一個暴力男呢?隨著治療的深入,我用催眠的手法把她帶回了童年,她哭訴的對象開始由丈夫變成了父親。原來,她有一位暴力的父親,她小的時候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是父親經常打母親。當時,她身為一個弱小孩童,根本無能為力,但心中種下了對父親恨之入骨的「種子」。
案例講到這裡,也許讀者開始糊塗了。為什麼童年的她那麼恨暴力,長大後卻嫁給了一個跟父親一樣的人呢?這就是錯把需求當成愛的結果。
什麼叫「錯把需求當成愛」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什麼是需求。需求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作「需要」,英文是「need」;第二部分叫作「想要」,英文是「want」。比如,講課講了近一個小時的我感到口渴,需要一杯水解渴,在這裡,水就是我的需要。
可是,當我口渴時,腦海裡冒出的並不是水,而是茶、果汁或其他的東西,那這就叫作「想要」。想要,是因為我們大腦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文化、廣告、老師或者是朋友價值觀的影響,而形成的固化的需求。
那什麼是愛呢?所謂愛,就是當我口渴了,喝了一杯水之後不再口渴,但我開始覺察到身邊的你也許有跟我一樣的需要,於是,我由內而外地生起慈悲心,心甘情願地為你倒一杯水,送到你的面前,這叫作愛。所謂「仁者愛人」,當一個人能推己及人,覺察到他人的需求,並願意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我們就會說,這個人充滿了愛。
而反之,當一個人內心缺失時,他只會不斷向身邊的人索取,以滿足他內在的缺失。我們會把這樣的人稱為匱乏之人。一個匱乏的人,是很難去付出愛的,他只會帶著他的需求,到處去尋找那些能夠滿足他需求的人,一旦遇到能夠暫時滿足他需求的人,他就會錯誤地認為他遇到了真愛,這就是錯把需求當成愛。
錯把需求當成愛,付出的代價是一輩子
錯把需求當成愛的代價是很大的。我們再回去看看那位女學員,小時候深受暴力傷害的她,為什麼長大後又選擇了一位暴力的丈夫呢?有人把這種現象歸咎於命運。如果這是命運的話,那她的命運就可以用「愛與需求」來解釋──她並不是因為愛而結婚,她的婚姻只是滿足了自己的需求而已。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把她帶回童年後發現,她當時很想改變爸爸,可她還是個孩子,面對強大的爸爸,她無能為力,只好把這種想法埋在心底,變成一個未了的期待(需求)。長大後,她的潛意識會引導她選擇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去改變他,以完成她當年的未了心願。就像一個口渴了想喝可樂的人一樣,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可樂能滿足他的需求。
當我們飢餓時,我們會到處找東西吃。其實,我們的精神、心靈也一樣。身體不斷成長,就需要營養物質的持續補給。同樣地,心靈的成長也需要精神的養分來滋養,這些精神的養分叫作心理養分,比如愛、肯定、欣賞、接納等。可是,有些人從小就在缺愛、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環境中長大,他的心理養分從小就缺失,長大後就成了一個內心匱乏的人,不斷地帶著需求去找尋愛──結果就是,錯把需求當成愛,用一輩子去付出代價。
婚姻的成功和幸福,一定是從你開始的
有人說:「你現在流的淚,是你當年腦子進的水。」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在愛情和婚姻裡,「選擇」多麼重要!錯誤的選擇帶給你的災難,不僅需要你來承受,還會直接影響你家族的歷史,因為,你在愛情和婚姻裡的所有錯,都會讓你的孩子來為你承擔。
幸福的愛情和婚姻影響的不僅是你一個人的人生,更多的是一個家庭的未來。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對女人來說,選擇一個好的伴侶,決定了她一生的幸福。對男人來說,也是如此。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媽媽的素質決定了三代人的命運,所以,對男人來說,娶到一個好老婆,也是人生中非常幸運和幸福的事。
如果你還沒結婚,那你是幸運的。因為你能夠在結婚之前,看清楚你未來愛情的一些規律;對於已婚的朋友,一切也不晚,只要你願意去學習這些愛情中的祕密和規律,也許今天就是你幸福的起點。
這個起點就是:先從療癒自己開始。一個內在匱乏的人,是無法去愛的。同樣地,一個內在匱乏的人,也是無法找到一個內在充滿愛的人的,因為,人因相同而連結。所謂「療癒」,就是從覺察自己開始。對於只有一把錘子的人來說,他遇見的每樣東西看起來都像一根釘子。如果我們只期待另一方的改變、期待遇到一個更好的人,自己卻止步不前,不去改變、不去成長、不去讓自己變得更好,你會發現,你找到的那個所謂更好的人,只不過是一根釘子而已,最多是一根包裝華麗的釘子。
婚姻的成功和幸福,一定是從你開始的。如果你想要遇到一個更好的人,先從準備一個更好的自己開始。從這一刻開始,讓自己變得更好,學會承擔與成長,提升自己愛與被愛的能力,好好地愛自己,有智慧地愛他人。如果你真的準備了一個更好的自己,我相信你一定會遇到一個更好的他。就算你今天已經結婚了,如果你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美好,我相信,你的另一半也會在你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好。
千萬別再把需求當成愛了,就算他能滿足你一時,也無法滿足你一世。只有當你充滿愛時,你才能遇到另一個充滿愛的人。好好地愛自己吧,讓自己充滿愛,才是家庭幸福的起點。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