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4-29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66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928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5193170
堰塞湖溢流釀17死 BBC揭5大疏漏:點名傅崐萁夫婦「這件事」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夾帶土石直撲光復鄉、鳳林鎮,釀成重大死傷慘劇。截至今日,已有17死、83人受傷。《BBC》報導直言,這起災害是「今年台灣最嚴重的天災之一」,更凸顯防災疏漏放大天災傷害,成為一場「可預防的悲劇」。
《BBC》指出,「大多數罹難者的遺體是在一樓民宅中被發現,疑因撤離不及遇難。」報導分析,這顯示偏鄉與高齡居民在資訊取得上有落差,他們往往仰賴逐戶通知,而非手機或廣播系統。臥病在床的長者更因無人協助,難以及時撤離。
《BBC》引述災民表示,當洪水來襲時,「仍有人在超市協助擋水」,甚至遊客也未聽到撤離廣播,導致現場一片混亂。雖然花蓮縣府澄清林保署的「9次示警」屬累計續報,並未延誤,但光復鄉長也坦言:「真的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對於外界質疑未先行引流,《BBC》報導指出,內政部長劉世芳回應,堰塞湖自7月形成後即派員監測,但因地處偏遠、無道路可通行,「難以開挖或架設虹吸管」。台大地質學系教授陳文山更強調,這是一座土石壩,「無法用爆破處理,只能靠降雨自然溢流或潰堤」。
《BBC》形容,這場洪災迅速演變為政治攻防戰。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批評民進黨政府「制度殺人」;前花蓮縣長、現任立委傅崐萁也痛斥中央決策不力,認為「若能及時爆破堰塞湖,或許能避免災情」。但民進黨則反擊,指傅崐萁與妻子長年掌握花蓮政壇,卻未改善基礎建設,如今將責任推給中央。
《BBC》分析,花蓮90%為山區,長年遭颱風、地震威脅,加上青壯人口外流,使原住民與高齡人口更顯脆弱。台大國發所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向BBC表示,台灣東部發展落後於其他地區,賴清德政府應「做更多努力,確保東部沿海在防災與發展上獲得提升」。同時,他也點出傅崐萁夫婦在地盤深厚,卻未提出更積極的防災作為,讓花蓮反覆在天災中受創。
傅崐萁「假」夫婦
還沒提出救人/救災的做法
就先要開戶募款,被民眾罵暴,急刪文
處處和中央打對臺
中央開立前進指揮所協調救災
花蓮就在距300公尺處開立救災前進指揮所
總統到花蓮勘災
徐皇后躲避避不見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