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記性差釀失智? 醫警:腦血管退化警訊
記憶力下降不一定老了,專家警告,小心有可能是中風、失智警訊。
多數人以為血管老化是年紀到了的自然現象,其實不然。專家指出,血管退化從年輕就悄悄展開。長期的高血壓、血糖過高、熬夜等,會形成腦動脈粥樣硬化,恐成為引爆中風、失智「慢性地雷」。要留意,記憶力比以前差,晚上容易醒等,都可能是腦部微血管老化的徵兆,別忽略早期示警。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分享,腦血管並不會一夕之間出事。腦動脈粥樣硬化(cerebral atherosclerosis)就是潛藏在現代人生活中的「慢性地雷」,平時沒聲沒息,一旦爆發,可能是中風、失智,甚至成為人生轉折的關鍵點。
他引述研究指出,血管的退化從年輕就悄悄展開。長期的高血壓、血糖過高、熬夜、缺乏運動,會像鐵鏽一樣,一層層侵蝕原本光滑的血管內壁。當低密度脂蛋白(LDL)鑽進受損的內皮細胞開始堆積,免疫系統為了清除它,反而引起更多的發炎反應。這些反應會讓血管壁變厚、變脆,最後形成斑塊。這些「斑塊」就像計時炸彈,一旦破裂,血流立刻被阻斷,那就是中風。
同時,研究提到幾個和腦血管硬化高度相關的基因:像APOE4、RNF213、NTNG1 和 CYP2C19。
張家銘說明,腦血管不會突然壞,而是慢慢「變老」。這些過程,身體其實早就發出警訊。例如,曾經早上醒來常頭暈,下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比以前差,晚上睡得淺、容易醒等,這些都可能是腦部微血管老化、血流變差的表現。不是單純的「老」,而是血管在退化。
5大修復策略保有腦血管重新年輕
張家銘建議民眾不妨從以下5項做法,保持腦血管活力:
●穩血壓、控血脂:每天早晚測血壓,注意波動。飲食以「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為原則,採地中海或DASH飲食模式。
●重視睡眠修復:晚上11點前入睡、固定起床、白天曬太陽10分鐘,幫助自律神經穩定。
●吃出彩色餐盤:多攝取紅、綠、黃、紫色蔬果,富含多酚與抗氧化物,能減少血管發炎。
●顧腸道、護血管:腸道代謝的三甲胺氧化物(TMAO)會促發血管發炎。可多吃無糖優格、燕麥、香蕉、蒜頭等益生菌食物。
●規律運動:每天快走30分鐘或每週3次有氧+阻力運動,可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修復神經、提升思考清晰度。
張家銘總結,腦動脈粥樣硬化不是命中註定,而是可以透過生活方式逆轉。如果最近常感到記憶力下滑,不要只把它歸咎給年齡,那可能是血管「提醒」,改變生活節奏,為大腦除鏽。
(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