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黑洞是解開暗物質之謎的關鍵?事件視界望遠鏡開啟新方法探索暗物質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05: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最新研究,黑洞可能是解開暗物質之謎的關鍵。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以前所未有的空間解析度捕捉的影像,黑洞周圍陰暗的區域其實能為極高靈敏度的探測器,搜尋構成宇宙總物質約 85% 暗物質。雖然各種偵測方法層出不窮,但這項研究首次提出黑洞成像(black hole imaging)也能當新型暗物質探測方法,且具明顯優勢。事件視界望遠鏡令人驚歎的超大質量黑洞影像,不僅揭示時空幾何結構,也意外開啟一扇探索暗物質的新窗口。

團隊將重心放在EHT觀測M87*和人馬座A*較暗的陰影區域。為了解釋觀測結果,使用複雜電腦模擬物理模型,磁受限吸積盤(Magnetically Arrested Disk,MAD)模型與EHT觀測結果最符合。模型描述穿透吸積盤的強磁場如何同時控制吸積物質的流動,並推動垂直盤面的噴流。MAD模型同時解釋為何黑洞影子區域看起來如此黑暗:大部分電子集中吸積盤,噴流區域粒子相對稀少,形成強烈的亮度對比。然而,暗物質不受強磁場限制,超大質量黑洞的重力能使暗物質在附近劇烈聚集,即使是非常微弱的湮滅訊號,也可能在低背景輻射環境脫穎而出,使黑洞陰影區成為理想的觀測試驗場。

團隊基於MAD模型建立新框架,將暗物質納入黑洞吸積盤模型。以廣義相對論磁流體力學(GRMHD)模擬與粒子傳輸模型,模擬暗物質湮滅產生的電子與正電子的磁場行為。如果暗物質粒子在黑洞附近湮滅,會產生額外電子與正電子,輻射特徵將與普通吸積盤發出的光略有不同。




▲ 超大質量黑洞M87*模擬影像。左為天文物理電漿的輻射,右為暗物質湮滅的潛在輻射。
(Source:論文)

團隊創新處在並非僅分析影像總亮度,而是利用黑洞影像的形態結構(morphology)探測暗物質訊號。這種形態學分析的威力遠超以往僅依賴總亮度,成功排除大範圍未探測的參數空間,對暗物質湮滅截面設定新上限,低至約10⁻²⁷cm³/s,以目前EHT數據即可達成。這些限制結果對天文物理的不確定性(如黑洞自轉速率與電漿溫度變化)仍保有穩健性,這些因素過去常導致間接暗物質搜索的巨大誤差。

新方法的真正潛力,將隨事件視界望遠鏡升級計畫而全面實現。未來改進將使望遠鏡的動態範圍提升近版百倍,解析度也將達約一個重力半徑,使科學家深入觀測最黑暗的區域。技術提升可偵測到質量高達約10TeV的暗物質,湮滅截面接近熱遺跡值,是理論上很有潛力的目標。除了亮度分布,EHT偏振數據也開啟新窗口,因偏振能揭示磁場與電漿如何塑造輻射。多波段觀測也成為關鍵,不同輻射機制隨頻率改變,幫助科學家判定光源,區分暗物質訊號與一般輻射。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images reveal new dark matter detection method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資料來源 : technews
https://technews.tw/2025/10/16/event-horizon-telescope-images-reveal-new-dark-matter-detection-method/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21 19:2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