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土地公一隻拐杖!溪州農民傳承中秋「土地公拐」習俗
拖拖拉拉牛耕隊在溪州古厝舉辦「土地公拐DIY體驗」,吸引不少親子報名參加。
中秋節不只賞月、吃月餅,其實這一天也是土地公得道日,每逢此日,中部農田間插滿綑著金紙、香枝的竹竿或蘆葦,那不是什麼驅邪法器,而是農民親手做的「土地公拐」,藉此讓地方守護神土地公巡田水、保佑五穀豐收。
拖拖拉拉牛耕隊在溪州古厝舉辦「土地公拐DIY體驗」,吸引不少親子報名參加。隊長高一鑫說,製作土地公拐相當簡單,只要取一、兩公尺長的竹枝,剖開中間夾上四方金、壽金與三炷香,就能完成,象徵替土地公準備一根出巡的拐杖。
高一鑫指出,農曆八月十五是月圓能量最充沛的一天,傳統農民會藉此感謝大地與神靈的庇佑,土地公拐便是農人與土地之間的對話媒介。拐杖象徵土地公行走的力量,燃起的香煙則化作祈願的信使,帶著感恩與祈福飄上天。
來自台中的李姓民眾笑說,孩子第一次看到田裡插滿竹竿還以為是「驅邪陣」,這次特地帶他體驗製作,才知道原來中秋節還有這樣的民俗,相傳若由孩子幫忙插上土地公拐,能保佑「頭好壯壯」,聰明又平安。
製作土地公拐要準備竹枝、四方金、壽金與三炷香即可。(與泥共好提供)
每逢中秋,農民就會製作土地公拐,藉此感恩與祈福。(與泥共好提供)
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也是土地公得道日,農民會在田頭插上「土地公枴」,祈求土地公保祐穀物豐收。(資料照)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