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521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眾生情想的不同作用,於命終之際各循其道 
 
 
  
世尊告阿難,一念無明而迷真成妄,產生習慣性的習氣,其有內、外兩部分。內的部分稱之為「情」,比如對境界執著太過了,貪愛為水很沉重,所以想好吃的就出口水,想念愛人就流淚水,貪心滿足心情好的人,就看上去油光水滑,想念淫慾時,男女根就出不淨之水。貪愛有各種各樣的差別,但出水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水性沉重,兌現在因果循環中就會下墮。 
 
外的部分是指身體外的感官境界,如果對某種生活狀態或者優美的環境,生起渴求希望之心,不斷想念且追求不息,念念心馳神往,能夠形成一種殊勝情操,產生一種向上的動力,等到脫離身形,而成超度的事實。比如眾生持世尊的「三聚淨戒」,就會清淨無染,色身輕快;再者還有喜好持咒的眾生,就會顯現出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氣度;如果心想著升天,心就會飛舉起來;心念佛國淨土,也是向上的;侍奉善知識、為法忘軀等等也會出現同樣的效果。 
 
一切世間的有情,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相續不斷,在生的時候乘於自己的習氣而造諸善惡之業,死後被業力牽引變易流轉而受報,在臨命終的時候,就會隨著「情」與」想」的比例而各循其道。 
 
在臨命終時有種種相頓時顯現,都是平日裡善惡業的集中生事,再加上將要死但心裡極度不情願,想要生又只能不由自主地順著業緣,死逆、生順兩種業習相交而併發,就讓死生之際變得衝突力十足。這個時候就由「情」與「想」進行比拚,佔據上風的來決定下一生去哪。 
 
純想而無情的人,至少會去到天界,如果在想心中多了些儲存的福慧資糧,再加上清淨的誓願伴隨而行,就自然而然地心境開闊,得見十方諸佛,隨願往生一切淨土,極樂世界是最典型的去處;次一點的話,如果情比較少而想佔了多,雖然也能夠輕舉而生,但是質量不會太好,一分情九分想的,往往就會成為飛仙一類;二分情而八分想的,大力鬼王比較多;三分情七分想的為最次,多見于飛行夜叉之類;四分情六分想的,基本就是地行夜叉了,雖然同為夜叉,但在行動力上差別很大,不過縱然是最次的地行夜叉,也可以遊行一四天下而來去無礙。 
 
我們常講人道苦樂參半,這也是事實,之所以生而為人,就是因為情與想均等而不分上下,這樣一來既不能飛升也不會下墮,就在人世間了。當然也有具體的差別:比如想的質量比較好,大都是聰穎之人;如果情的心很幽鈍,這個人就很難開竅,一生死執崖板,性格很固執,甚至沒有辦法交流。 
 
此處開始情要佔上風了,情多而想少,如果是六、四分成,那麼情心偏重的就成為豬狗、牛羊等畜生一類,反之如果情心較輕的,則成為雀、鴿、鴛鴦等羽類飛禽,總之畜生是要當定了;再往下七分情三分想的,下沉至水輪世界地段,又生在火輪之際,由猛火氣焰熏習結成色身,就是餓鬼,總是被業力所驅,再好的甘露妙食到他們身邊就是膿血、火炭,不但不能受用,反而還會傷及自己,目犍連的媽媽墮在鬼道,便是典型的案例。 
 
淪落到九分情一分想的地步,則沉墜得更深,會至風輪與火輪的世界地段,輕一點生在有間,重一點生在無間,總之鐵定了就在地獄;到最苦的地步是只有情而毫無想,臨命終時直接下沉至阿鼻地獄,如果其中還有誹謗大乘教法,或者毀佛禁戒、誑妄說法,以及沒有實修貪信施財物一類的,還有不具備實德而受四眾弟子恭敬的,乃至五逆十惡重罪,就會生在十方的阿鼻地獄。 
 
本來「阿鼻」的意思就是「無間」,這裡輕重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無間」是指受苦無間而言,「阿鼻」是指除了受苦無間外,還會極長劫而無有出期,是地獄最苦最重之處。 
 
可見一個眾生苦海,一切都是自找苦吃,我人的命運任何時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可被困在生死,也能夠自求解脫! 
 
(佛弟子文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