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1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47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608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
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這個偈頌是說明第七意識的功能。恆審思量,這是把第七意識的功能講出來了,它能夠恆常地審察、思惟、度量。攀緣第八識的見分,產生一種我相,這個我相包括人我相和法我相,就是說我們生命體有一個我,還有一個我所受用的法。
這個隨,就是堅固的執著,不願意捨離,跟這個人我相和法我相就經常的相隨,然後內心就經常跟人我相、法我相相應,不願意捨離,叫隨。因為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我相隨」,就糟糕了,「有情日夜鎮昏迷」,使令我們有情眾生日夜,不管是白天,不管是晚上,這個鎮就是恆常,恆常屬於這種昏迷的狀態,就是恆常屬於這種無明大夢的狀態。
在經論上作一個比喻,「輪王夢為蟻子」。轉輪聖王,他有很多的七寶千子,種種珍寶,種種的自在。但是他有一天睡覺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他是一個螞蟻,這個螞蟻很辛苦,很卑劣,到處為了飲食忙碌,搬東西。就比喻我們眾生,「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的真如本性,本來具足無量無邊諸佛的功德莊嚴;但是一念不覺,產生八識,產生七識以後,特別是第七意識。
好,那麼你一開始有生命體的第一剎那——第八識,初能變;第二剎那,好了,第七意識出來了,二能變。第七意識依彼轉緣彼,第七意識從第八識轉生以後,就攀緣第八識,就執著,有情執為自內我故,執著這個有情的生命體是真實性的,是常住不壞的。這樣子的話,就使令我們有情的眾生生命的相續,失掉我們真如本性無量無邊的功德。
比喻「輪王夢為蟻子」,就是轉輪聖王,做夢的時候他是一個螞蟻,做夢很辛苦,他醒過來以後他又是轉輪聖王,七寶千子。「有情日夜鎮昏迷」,就是說我們眾生的我法二執,障礙整個真如本性的功德不能顯現。鎮昏迷,在生死的無明大夢當中,就這樣一直做夢做下去了。鎮昏迷,恆常的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說明第七意識它所相應的煩惱。四惑就是四種根本煩惱:我癡,我愛,我見,我慢。這個煩惱本來是有六個: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有六個根本煩惱,但是第七意識只是跟四個相應。我們先說明第一個我癡。本來我們的生命體都是因緣所生,沒有一個我;第七意識認為有一個我,這是癡,這是因為我而引生了癡,叫我癡。我見,本來沒有我,而認為有我,這是種邪見,執著為我的邪見。
第三個我愛,那麼它產生我以後,就深深地愛著這個我,不願捨離,經常恆審思量我相隨,經常跟這個我相應——我愛。我慢,因為有個我,恃己高舉,就認為自己了不起了,恃己高舉就我慢。在這當中,因為它的愛癡見慢都是因為我而引起的,所以都多一個我,我癡、我見、我慢、我愛。
一般我們第六意識的煩惱,比如說愛煩惱、貪煩惱,它不一定是針對我引起的。比如說我愛這個鬧鐘,我愛我的房子,我愛我的眷屬等等。但是第七意識不同,第七意識只愛一個我,就是生命體有一個常一的主宰,所以它都是因為我引起了我愛、我癡、我見、我慢。
那麼六個根本煩惱當中,它沒有疑煩惱,沒有懷疑的煩惱,它就相信這個是對的,它沒有任何的懷疑;也沒有嗔的煩惱,它對這個我很歡喜,從來不排斥這個我。所以說它四個根本煩惱都是因為我而引起的——我癡、我見、我愛、我慢,四種根本煩惱。以及八大隨煩惱。隨煩惱就是隨根本煩惱而生,就是隨煩惱。
哪八個隨煩惱呢?不信——不相信、懈怠、放逸、失念、昏沉、掉舉、散亂、不正知。它跟這八個煩惱相應,就是隨煩惱,隨根本煩惱而生起。「四惑八大相應起」,它跟四個根本煩惱、八大隨煩惱相應而生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前六轉識就稱為第七意識是染淨依。換句話說,如果第七意識是有漏位,恆常執著我法二執,使令前六識的一切的造作,乃自於善法造作,都不能夠離相清淨,通通變成有漏。如果第七意識清淨了,它跟二空平等真如相應,使令前六識所造作的一切法,通通是清淨。第七意識清淨,前六識所造的業通通清淨;第七意識染污,前六識所造的業通通執著,通通染污,就這個意思。
所以講,「六轉呼為染淨依」,整個六識是染污或清淨,它是一個依止,是一個關鍵,依止它來判斷,它來決定。「六轉呼為染淨依」,不但是六轉,我們講整個八識都是這樣,它一轉整個八識都跟著轉。這個是說明第七意識的一個偈頌,「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這是第一個結示。
(佛弟子文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