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6
- 最後登錄
- 2019-8-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2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2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台 灣 民間 流 傳 著 一 首 「 新 年 歌 」 , 將正 月 間 的 行 事 以 歌 謠 方 式 逐 日 記 載 下 來 , 內 容 如 下:
初 一 早 、 初 二 早 、 初 三 睏 到 飽 ,
初 四 頓 頓 飽 , 初 五 隔 開 , 初 六 挹 肥,
初 七 七 元 , 初 八 完 ,
初 九 天 公 生 , 初 十有 食 食 ,
十 一 請 子婿 ,
十 二 查 某 子 返 來 拜 ,
十 三 食 暗 糜 配 芥 菜 ,
十 四 結 燈 棚 ,
十 五 上 元 暝 ,
十 六 折 燈 棚 。
初一元旦, 事先就要依據干支找出當年「鬧正」的時刻。「鬧正」的時刻通常很早, 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歲, 一等時刻到來, 就燃放鞭炮, 在神佛前白上各色「甜料」, 如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全家老幼一同祀神、祭祖, 迎接新年的到來。
平日信奉某一神祇者,也在春節到所祠之廟燒香禮拜,稱為「行香」。新正出行,男女必定盛裝,並且要查閱曆書,找出與自生辰干支相對應的吉利方向,以期新年事事順利。路遇親友時,則拱手互道「恭喜」。有登門賀年的賓客時,主人要端出各種甜料、甜茶招待,撐為「食甜」。過去的甜料以紅棗、橘子、冰糖、花生、冬瓜糖及瓜子等四種或六種組成。客人在「食甜」時,也要即興的說些吉祥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甜甜,大賺錢」、「老康健,食百二」等等。
為了求取新春的吉利,舊時在台灣也有若干的禁忌要遵守,例如:忌煎粿,為恐將年粿煎焦(台語的「焦」字音同赤貧之「赤」字)。忌打破碗盤,若不慎打破,則以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蒸年糕時禁用白糖(白色代表喪事),改用紅糖。又忌元旦食粥。據說只要元旦吃粥,這一年中出門一定會遇到壞天氣。並忌午睡、男子午睡則田壟必垮,女子午睡則土灶必崩。但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許多的禁忌已逐漸被人忽略了。
俗 傳 已 嫁 的 女 兒 若 在 正 月 初 一 歸 寧 , 會 使 娘 家 變 窮 , 所 以 要 到 初 二 才 能 回 娘 家 , 台 灣 稱 為 「 作 客 」 、「 返 外 家 ( 娘 家 ) 」 。 作 媳 婦 的 一 大 早 就 要 準 備 便 當 , 偕 同 婿 、子 女 回 娘 家 。 古 時 候 的 習 俗 , 女 子 無 故 不 得 擅 自 歸 寧 , 所 以 初 二 回 娘 家 時 多 由 娘 家兄 弟 前 來 迎 接。 這 一 道 手 續 在 現 代 已簡 化 成 了 電 話 邀 請 。 「 返 外 家 」 也 不 得 空 手 , 多 半 要 準 備 一 些 禮 物 , 稱 為 「 伴 手 」 或 「 等 路 」 。 娘 家 兄 弟 有 子 女 的 , 也 要 贈 送 紅 包 。 女 兒 帶 回 的 外 孫 , 則 由 外 家 贈 送 雞 腿 , 或 用 紅 絨 繩 繫 古 錢 , 掛 在 外 孫的 頸 上 , 稱 為 「 結 衫 帶 」 ,這 些 古 俗 也 早 已 被 紅 包 所 取 代 。
正 月 初 三 , 俗 稱 「 赤 狗 日 」 , 俗 信 此 日 不 宜 外 出 、 宴客 。 若 犯 此 禁 忌 ,則 終 生 赤 貧 。 所 以 經 過 了 初 一 、 初 二兩 天 的 忙 碌 後 , 大 家 在 初 三 都 會 睡 到 日 上 三 竿 才 起 床 。 這 一 天 則 在 家 中 賭 博 取 樂 。 不 過 , 工 商 業 社 會 的 步 調 已 不 及 以 往 的 悠 閒 , 許 多 的 公 司 商 號 都 在 初 四 就 開 工 了。 所 以 民 間 儘 管 有 「 赤 狗 日 」 的 禁 忌 , 許 多 人 還是 會 把 握 這 最 後 一 天 的 假 期 外 出 踏 青 。
舊 時 的 習 俗 ,正 月 出 行 經 過 橋 樑, 隧 道 時 都 要 祭 橋 神 , 事 先 準 備 香 及 金 紙 , 到 橋 頭 焚 香 燒 金 , 祈 求 橋 神 保 佑 出 行 平 安 。 也 有 人 僅 燒 香 , 再 將 金 紙 繫 上 紅 絨 線 , 放 在 橋 頭 , 俗 稱 「 壓 金 」 。 今人 祭 橋 神 則 只 是 搖 下 車 窗 , 將 金 紙 丟 在 橋 上 , 隨 即 呼 嘯 而 去 , 早 就 失 去 了 那一 份 恭 謹之 心 。
正 月 初 三 又 是 俗 傳 「 老 鼠 娶 親 」 的 日 子 , 入 夜 以 後 , 各 家 各 戶 都 要 提 早 熄 燈 就 寢 , 並 在 家 中 各 處 撒 鹽 、 米 , 稱 為 「 老 鼠 分 錢」 。
初 四 接 神 , 去 年 臘 月 廿 四 日 升 天 奏 報 的 諸 神 都 在 初 四 那 天 回 轉 人 間 。 因 此 要 準 備 牲 醴 、 香 燭 紙 馬 迎 接 諸 神 下 降 。 俗 話 說 「 送 神 早 , 接 神 遲 」 , 所 以 接 神 一 般 都 在 午 後 舉 行 。 由 於 要 準 備 接 神 的 供 品 , 飯 菜 特 別 豐 盛 , 所 以 才 說 「 初 四 頓 頓 飽 」 。
初 五 隔 開 , 表 示 新 正 暫 告 一 段 落 。 各 商 家 已 正 式 開 張, 回 復 正 常 營 業 。 初 六 挹 肥 , 表 示 舊 時 農 民 於 此 日 開 始 下 田 , 準 備 春 耕。 初 七 人 日 , 在 台 灣 並 無 慶 祝 人 日 的 習 俗 。 初 九 天 公 生 , 則 是 新 年 以 後 最 隆 重 的 祭 典 。初 八 午 夜 交 子 時 後 , 全 家 老 幼 就 要 齊 聚 廳 堂 , 由 長 者 上香 , 向 天 公 行 三 跪 九 叩 之 禮 。 祭 祀 完 畢 , 還 要 燒 一 種 特 製 的 「 天 公 金 」 , 然 後 燃 放 鞭 炮 。 由 於 拜 天 公 的 祭 品 極 為豐 盛, 所 以 到 了初 十 還 「 有 食 食」 。 十 一 日是 岳 父 宴請 子 婿 的 日 子 、 俗 稱 「 子 婿 日 」 。 十二 日 女 兒 歸 寧 。 連 續 幾 天 吃 多 了 大 魚 大 肉 , 十 三 日 就來 點 清 淡 的 稀 飯 配 芥 菜。 十 四 日 開 始 結 燈 棚 , 新 年 的 歡 樂 就 在 元 宵 燈 火 的 高 潮 中 劃 上 一 個 圓 滿 的 句 點 。
--------------------------------------------------------------------------------
這歌謠小時候我還聽我奶奶哼過,而小時候這些習俗依稀都還是有,看了一遍後覺得我啊罵真是厲害,這麼
複雜的傳統習俗他既然都可以記的住,不過在現代這些傳統習俗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就算聽過,也不知道由
來為何!
既然要過年了,大家不仿溫習一下台灣傳統的習俗,不僅可以回憶兒時家中是否有相同習俗,也可以在以後拿來敎自己的下一代吧!!
《 本帖最後由 Jason_Wu 於 2009-1-13 13:58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