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8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青花瓷<6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7-21 20:22: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青花瓷,是白地藍花釉下彩瓷器的專稱,就是在瓷器毛坯上先用鈷藍描繪圖紋裝飾,再塗覆上一層無色透明釉,並經攝氏1300度高溫燒製而成。
 
 
 
 
青花瓷的中式風情
早期中國青花瓷的主要產地以景德鎮為主,最早出現於唐代,元朝達到成熟階段,於清朝初期可謂鼎盛時期,以官窯﹙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燒製的作品令人驚豔,生產的樣式與產量皆多,造型、紋飾、釉色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為青出於藍的盛世光景。清代青花瓷突破了歷代青花色彩缺乏層次的平塗技法,與不能表達景物深遠立體的侷限,呈現出獨具的特色,以精細製作、工整的裝飾筆觸,與設色光彩奪目,表現出藍色調的清明透澈,更運用色階變化,塑造出圖案的立體感,極具收藏價值。

青花瓷的獨到與價值在於瓷器上的紋飾,為讓畫師表現藝術效果的舞臺,因而筆下所呈現與描繪的情境常從歷史故事、傳記、仕女、神仙、嬰戲,或是取自山水、花卉、走獸和吉祥等象徵意義的紋飾,以簡單筆法反映出當時民間生活情趣與社會習俗,有別於官窯的民窯作品, 圖中人物筆法雖不精美,卻洋溢著自然不造作的寫意生趣,顯現出民間窯廠的自然畫工,與樂觀知足的生活態度。

 
青花瓷的西方表現
十八世紀,當歐洲人見識到東方瓷器之美時,對於青花瓷盤具有特別的偏愛,因而更加深入鑽研鈷藍色彩的表現,並且從東方傳統圖紋中擷取西番蓮造型,加以演繹,並予以發揚光大。
精緻的中國瓷具和西方陶器特質大為不同,深深地吸引了重視精緻生活的歐洲人士;但是中國瓷器製作的秘密卻一直不為外人所知,直到西元1708年才由Meissen調配出正確的製作配方。
到了十八世紀時,許多瓷器工廠開始在歐洲設立,使用精緻瓷器成為皇室與上流社會地位的表徵。

為使這些瓷器看起來就像是自中國進口的瓷器組,因而運用了許多古中國的花式, 但是隨著時間的演變及技術的熟練,歐洲瓷廠的發揮空間越來越大。

欣賞青花瓷之美

青花瓷之美可由釉彩和畫功來欣賞。青花瓷中最具特色的鈷藍釉彩是在白色胚體上繪製,因此時胚土仍處於濕潤狀態,當畫師繪圖時自然而然產生暈染效果,呈現出柔和的暈染筆觸;採用釉下彩製作方式,經過燒製過程讓色彩與釉質全然結合,整個釉面光滑平潤,晶瑩剔透,加上透明的青花紋飾不褪色、不剝落,呈現出幽靜淡雅的色彩,具有高度藝術魅力。
在21世紀的今天,鈷藍釉下彩仍為製作青花瓷主流,然而透過濃度的調配,青花作品能夠展現出各種不同的藍色,從最淺的冰藍色,到最厚重的深藍色。

畫師功力也為青花作品增添魅力的推手,從作品上可觀賞到構圖的完整性、工整與精緻的筆觸。

東方青花瓷作品傳達出鄉土與人情味,欣賞畫師對當時生活狀態的描繪,西式青花瓷則可欣賞不同藍色調的表現,與畫師嫻熟工整的細緻畫工。

顏色淡雅、紋飾多變且搭配性強的青花瓷,吸引世人持續且有系統的進行收藏,兼容裝飾性、實用性、與收藏價值。
 
青花瓷介於精緻與粗獷間的獨特風格,兼具實用與玩賞的特質吸引世人的注意,並且開始進行長時間的系列收藏。青花瓷器上的繪畫圖紋,除了多樣性的變化與濃濃故事性, 還帶有吉祥喜氣的意味,收藏者也能擁有幸福滿溢的感受,從中還可觀察到古人的生活樣貌,與衣著樣態,是收藏過程的一大樂趣。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0 10:0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