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出生於〈西元一八一年〉,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人稱『臥龍先生』。祖先諸葛豐,漢元帝時曾任司隸校尉;父親名珪,字君貢,做過太山郡郡丞;叔父諸葛玄,一度為豫章郡太守,可見其出身並非名門望族。『諸葛亮』弟兄共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兄諸葛謹,兩位姊姊,和一個弟弟諸葛均,父親諸葛珪和母章氏皆早喪,『諸葛亮』與兄弟姊妹都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教育。後來叔父病死,哥哥到了孫權帳下工作,兩位姊姊又出嫁了,所以只有十七歲的『諸葛亮』與弟弟隱居於襄陽二十里的隆中,過著清靜的農耕生活,因此他居住的地方也被人們稱作『臥龍崗』。
『諸葛亮』善計謀,通兵法,留心世事,自比管仲、樂毅。他相信自己一生絕不會窮於此地,於是經常與有識之士,徐庶、司馬徽、崔州平、黃承彥等共談天下大事。漢獻帝的『遠房皇叔』劉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遇見了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二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劉備決心尋訪『諸葛亮』。〈西元二零七年〉,劉備的三顧茅廬之禮,懇請『諸葛亮』出山,而出山前所擬定的三分天下之計,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隆中對』。
重要事蹟:
〈一〉三顧茅廬-隆中對
劉備先後由徐庶、司馬徽口中聞得『臥龍先生』的大名,誠心造訪隆中-‘臥龍崗’,懇請『諸葛亮』擔任軍師。不巧,兩次的造訪,『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劉備如願以償地見到了『諸葛亮』,聽取他分析三分天下的隆中對,此即著名的『三顧茅廬』。劉備當即力邀『諸葛亮』下山輔佐之,助其一臂之力,而『諸葛亮』見劉備誠心之至,決定幫他取得天下。
〈二〉三分天下之計
在『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第二年的七月,曹操統一了北方,他藉著天子名號,率領大軍進攻,企圖消滅劉備、劉表以及孫權等人。爾後,劉表病故,由劉琮繼位,但劉琮卻不戰而敗,自動將荊州讓給曹操,曹操當時併吞了劉表的水軍,並號稱擁有百萬雄兵,要勸降孫權。
〈三〉脣槍舌劍笑戰群雄
此時主張進攻或投降的聲浪紛擾不斷,孫權不知應投靠曹操或是對抗曹操,正當猶疑未定之際,『諸葛亮』前來造訪。此舉對於三國鼎立的形成具有相當大的影響。經過『諸葛亮』的分析和勸說,孫權終於答應與其聯合起來,並派遣水路督屬周瑜及程普、魯肅等人率水軍五萬,協同劉備對抗曹操。
〈四〉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
孫、劉結盟後,前台總指揮為周瑜,但真正操縱戰局的『遙控』人物卻是『諸葛亮』。為此,才高量窄的周瑜因忌妒而屢生陷害之心。周瑜要求其十天製出十萬枝狼牙箭,精通心理戰術的『諸葛亮』直說三天足夠矣,果真到第三天,『諸葛亮』自曹操的軍隊取得了十三多萬枝的箭,周瑜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的火攻,善知天文氣象的『諸葛亮』借了東風,周瑜立即派人追殺『諸葛亮』,由於兵力短缺,趙子龍便護送『諸葛亮』回去。
〈五〉赤壁之戰
『諸葛亮』的妙計,使孫、劉聯軍在赤壁一地與曹操交鋒,大敗了數十萬雄兵。曹操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敗,再也不敢輕易南下。這次大戰,可謂『諸葛亮』初出茅廬,卻創下外交、軍事上的輝煌戰功,因此,在歷史上名留千古。
〈六〉奪取益州
趁著曹操退兵,劉備迅速佔領了荊州所屬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並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兩年之後,劉備再進軍益州〈四川〉,由『諸葛亮』及關羽鎮守荊州。四川太守劉璋投降之後,劉備以左將軍領四川太守,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等。
『諸葛孔明』設三十六計:
金蟬脫殼
姜女連環
送玉歸殿
調虎離山
窩弓待虎
撥草尋蛇
將枕就燈
接木移花
二虎競食
兩頭燒通
陽儒陰釋
遠交近攻
梅花分瓣
番犬伏窩
困魏救趙
依婚降魔
詐降苦肉
反間散金
無中生有
綿中存針
陳倉暗渡
雲夢偽遊
指鹿為馬
以羊易牛
拋磚引玉
驅虎吞狼
假途伐琥
射虎擒王
隔岸觀火
釜底抽薪
瞞天過海
待敵空城
買上告下
聲東擊西
疏不問親
走為上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