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4-1
- 最後登錄
- 2024-1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97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967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信心 復甦大力丸
這波經濟危機究竟和二度大蕭條有多接近?這個問題無疑將引起各界熱烈討論。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克莉絲汀娜‧羅莫已有個人的答案:非常大。她的見解值得注意,因為在此前從事學術工作期間,她就專研經濟大蕭條。
據新聞周刊報導,「大蕭條」是藝術的用語。它指的不只是經濟嚴重衰退。區隔蕭條與嚴重衰退的因素是足以令人癱瘓的恐懼。它是對未知世界的莫大恐懼,足以導致消費者、工商企業及投資人縮手並陷入恐慌。在這種局面下,他們囤積現金,大幅撙節開支,同時拋售股票及其他資產。信心潰散誘發的行為足以壓垮正常情況下的自我修正機制(包括較低的利率、補足存貨、低廉的價格)。這些機制通常能夠防止衰退變得更嚴重而漫長,亦即蕭條。
該周刊專欄作家薩繆森(Robert Samuelson)指出,羅莫比較1929年與2007至09年的局面後發現,當前危機對信心的初步衝擊大於當年。的確,1929年9月到12月之間的股價重挫三分之一,然而當時持有股票的美國人比較少,當年稍早股價也曾上漲,且房價幾未下跌。1928年12月至1929年12月,家庭總財富僅縮水3%。反觀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之間的家庭總財富縮水達17%,超過當年的5倍。民眾普遍持有的股票及房屋價格跌得更重。
薩繆森表示,受創若此的經濟可能如自由落體般下跌,最後成為蕭條。的確,經濟曾有如自由落體般下墜。許多專家學者在李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一周年之際發表評論,認為即使聯邦政府當初出手搭救李曼兄弟也無法遏止危機。沒錯。然而任由李曼兄弟倒閉幾乎導致危機更加不可收拾。一旦製造更多不可知的因素,包括哪些公司該救,「有毒」債券價值幾何等,正常的焦慮就會化為不正常的恐懼,進而引發恐慌。
薩繆森說,信用市場凍結後,股價隨之崩盤。至去年底為止,道瓊工業指數較李曼兄弟倒閉前下跌23%,比一年前更是大幅縮水34%。金融恐慌對大眾的心理產生嚴重衝擊。去年9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是61.4,今年2月銳減至只剩25.3。民眾不再購買汽車、器具及其他大型用品。去年第三季與第四季的此類「耐久財」開支分別減少12%及20%。企業精簡或取消投資計畫;去年第四季的支出減少20%,今年第一季減少39%。
羅莫認為,上述各項大幅衰退並未引發蕭條,主要反映政府的補救措施。商品、服務、勞力及證券的民間市場多會自我修正,然而恐慌具有自動加乘的特性,並足使這些具有穩定作用的因素悉數失效。在這種局面下,唯有政府能夠保護經濟,因為多數的個人及企業只會為了自保而自欺。
1930年代初,政府因為未能發揮這個功能而致衰退變成蕭條。這一次,學者一定會熱烈討論究竟是聯邦政府的「問題資產救助計畫」、歐巴馬總統的「刺激」方案或銀行「壓力測試」在遏止舊事重演。
無論如何,這些複雜的措施都有相同的心理目的:使民眾相信經濟下墜的局面一定會結束,進而化解恐慌,以免下墜的趨勢難以扭轉。信心必須恢復,以使經濟的正常復甦機制得以發揮功能。這似乎已經發生。今年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已反彈至53.1,房價已止跌,房價指數連續3個月上升。
信心恢復不等於樂觀,而是恐懼消失。消費者信心指數仍然疲弱,一切的反彈屬於對未來而不是當下經濟狀況的評估。9.8%的失業率仍然嚴峻,復甦的力道仍不明朗。這裡可再與1930年代做一比較。大蕭條1933年觸底,卻直到戰後才完全結束。部分政府的政策有助於復甦,有些卻產生阻礙。今天的好消息是,壞消息已經不再變得更壞。
-----------------------------------------------------------------------------------------
信心恢復是很好,有了信心似乎什麼都不怕了嗎??
消費者信心…… … ,是指那一些未被蛇咬的消費者,只有他們信心恢復,然而被咬的人,還在淌血啊!!!
肥猫們缺乏信用,沒有信用概念,才是恐懼無法消失的源頭啊~~~~
信用的恢復才是重點唷!!!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